那麽關於本體就應該很明確了。隻不過我們不能忽略的一點是“這樣的本體不單純隻有一個”,那如果不止一個的話到底還有多少呢?我們還應該提出,或者各家原本應該說明的本體尚未說明,隻不過沒人去關注到底數有多少。意式論當中對此並不關注,他們總是以意式為數,這些數時而為無限,時而止於十,不過它們從未精確地證實過這個數為什麽會是十。但是我們卻應當以預設的虛擬來詳細分析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第一原理或是基本實是是第一級單純永恒運動創作的理由,隻不過它們自身不存在運動,更沒有附帶的運動。隻因為被動事物必有一個致動事物,但致動事物本身卻要保持不動,而相應的,永恒單純的事物都要由永恒單純的運動而產生。此外,我們還看到了那些最初保持不動的本體出現的宇宙單純空間運動,除此之外還有像行星運動一般的空間運動,這些也是永恒的(隻要是從事圓運動的物體都是永恒的,這一點“物學論文”裏已經充分證明了)。因此這運動必由一個永恒且不動的本體所產生。星辰的本體先於星辰且致動於星辰,所以成為了永恒本體。依照上文所提到的理論,很顯然所謂本體一定同星辰的眾多運動數量一樣多,不但自己不動,還是永恒且沒有任何量度的。

    這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按照星辰運動的順序,致動的所有本體當中必有個第一,然後有第二,緊接著還有更多的本體。但是,僅有天文學才能告知大家運動的數量,天文學和哲學很是相近,屬於數理學中的一門學術,我們隻有站在天文學的立場上才能理解星辰運動的問題。天文學是唯一能探究到永恒且可見的本體的,像是算術、幾何等其他學術研究的對象都不是本體。相比於運動中的天體,天體的動軌數量要多得多。但凡是對天文學多多少少有所關注的人就會明白,行星的運動一定是多軌。那到底是有多少動軌,我們需通過引證數學家的觀點,建立一個專題來得知確切的數字。而其他問題的解決,一方麵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另一方麵需要通過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來完成。若是這些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與我們相左,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互相尊重,然後再去發現答案最為準確的那一方。

    在歐多克索的推斷裏,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必須遵循三個天球,首先是恒星天,其次是黃道的中線圓軌,最後是黃道兩個極中間的偏斜圓軌。相比於太陽的軌跡,月亮的圓軌偏斜度要更大一些。行星運軌則要遵循四個天球,這裏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和上述的日月軌跡相同(恒星天稱為總動天,所有的天體都要遵循它和第二個黃道的中線圓軌跡)。但是行星的第三個運軌就是動軸,在黃道中線上建成的圓麵。最後一個天球則是同上一個天球的赤道有所偏斜,在第三天球動軸的兩極,僅有亞芙洛第(金星)和赫爾梅(水星)兩者是眾行星中相同的,剩下的都有所不同。

    關於天球位置的推斷,加裏浦的觀點和歐多克索相似,他們都指出宙斯(木星)和克羅諾(土星)在動軌數量上是相同的,可是日月的動軌要比之多出兩個,剩下的行星則比之多出一個,這樣的數量才和天體實際情況相符。

    不過在解釋天體的實際運軌時運用天球的綜合運動的話,必須在每一個行星上都安排一個能與上述天球相平衡的其他天球(行星中的每一個平衡球數和原有的運動天球相比都各少一個)。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天球中每一個的下層都能恢複到應有的位置上去。唯有這樣的安排才能使天體在全體運動的時候,人們觀測到所需要觀測的行星現象。土星木星一共有八個運動天球,剩下的總共是二十五個運動天球。二十三個動軌在最下層的行星和天球之間是沒有必要平衡的,所以說在最外層行星的平衡球軌應該為六個,餘下的四個行星的平衡天球的數量為十六個。運動天球和平衡天球的總和為五十五個。日月的動軌如果沒有上述所有的增添的話,那麽動軌天球總的數量就應當為四十七個。因此,如果動軌天球的數目也是這麽多的話,那麽不動變本體和原理也是同樣的數量。可是還是需要其他思想家來更為精確地論證這些數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