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章的引言當中對於智慧是第一原理的學術我們已經詳細說明了,除此以外,我們還批評了其他各家關於第一原理的論斷。人們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智慧是一門學術抑或是幾門學術?對反顯然是統一到一門學術中去了,可是第一原理不屬於對反,要是說智慧僅為一門學術,難免和上述不符。既然不僅僅是一門學術,還有哪些學術也可以算是智慧呢?

另外,實證原理是一門還是幾門學術呢?若也是一門,又為何有屬於此而不屬於彼的說法呢?倘若是幾門,那有哪幾門呢?

再來,一切本體是不是由智慧統一研究?如若不是,就說不成是專研本體了。可是一門學術如果可以統一研究一切的話,那麽同一學術內部是不是應當有多個主題材料才是?

這研究是不是隻專本體而不研究屬性?如果這樣,那麽所有可證實的屬性例子就和此本體沒有關係了。二者若是視為兩門學術的話,哪一門才是智慧呢?假如把屬性也歸入智慧的話,那關於本體的基本問題討論又怎麽稱作智慧呢?

現在我們不能把正在認真追求的學術視為是在研究存在於事物中的諸因。畢竟學術是不牽涉到極因問題的(善性、歸入作用和動變範圍才有極因,歸根結底善還是原動者,可是從不動變的事物來說,是不存在最初引起其動變的事物的)。不過這也難講,如今我們研究的學術是不是隻專門研究非感覺的事物,還是也可能擴大到可感覺的事物。要是僅僅是非感覺的事物,那就應該是通式或是數理對象。不過通式現在還不存在(假設通式是存在的話,那麽關於數理對象和其他具備通式的事物為什麽在時間存在方式上有所不同就不好解釋了。思想家們在通式和可感覺事物之間把數理對象放置好,將其視為是在世間事物和通式兩個係列外的第三係列。隻不過理想和個體的人馬之外確實沒有第三人和第三馬存在。事實上如果否認他們的觀點,那數理之學的研究對象又該是什麽?那對象一定不是存在於世間的事物,因為它們當中沒有一個是數學的對象)。因此,我們也不是為了數理對象而追求現在的學術,原因是數理對象無法獨立存在。可是專研可感覺事物似乎也不對,因為這是一類可滅的事物。

對於數學材料的討論,大家還會對其是哪一門學術產生疑問。本身這不是物理學,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專門指向了具備動靜原理的事物;當然也不可能是實證學,畢竟自身實證的那一類才是這個學科所研究的。因此,我們所討論的哲學用於處理此類問題是合適的。

這一門學術是不是主要專注於要素各理論的研究,這也是個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普遍認為,凡組合事物中一定存在各種要素。

所以,我們現在追求的學術其實應該具備研究的普遍性質,理由是公式和學術的對象不是最低品種,它們都以普遍為原則。據此說,學術就當以最高層次科屬為研究對象。然而這些問題最終都要歸結於“實是和元一”,這是因為就本體而言,此兩者是萬物的初始,要是“一”和“是”被消滅的話,那麽萬事萬物都會毀滅,無論是什麽事物無一例外都是從“一”和“是”引申出來的。不過“一”和“是”所引申出來的事物因為有差異所以劃分了範疇,但凡事物屬同範疇的就稱之為科屬,非同範疇的就是相異。依照這樣的命意,“一”和“是”就無法被視為科屬或是原理。如果說,相較於複雜,簡單的與原理更為接近的話,在科屬當中比科屬要簡單的最低的品種(科屬是可以劃分為多個品種的,但是品種是無法區分的),那麽它比科屬更接近原理。可是假設品種是因為相同科屬當中存在差異,並且這差異還會破壞科屬的範圍,那麽更接近真理的應當是科屬。要知道,凡事物能包容另一事物對其破壞性質的,那就可稱之為另一事物的原理。通常人們對這一類問題以及類似的問題都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