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在非組合事物上,真假、是非問題又怎麽說呢?這樣的事物既然是非組合,那就不能論合就為“是”,論離就為“非是”(就好比木料是白的,還有對角線無法計量),因此這種事物上論真假就應該和上麵的例子不同才是。事實上論真假不同於前例,論是非也應當不同。真假的鑒定還可以是接觸和證實(證實不是肯定),隻要是不接觸的就不認識。譬如“這是什麽”這樣的問題有了接觸,除非是偶然屬性上的例外,一般不會有錯誤出現,非組合的本體也可以用這方法來論真假。這些事物都是實現的存在而不是潛在,設想如果不是實現的話,那它們就應該有生滅和成壞,但實際上它們都無生滅可言,再設想不是實現的話它們就應該由其他事物來創生,事實也並非如此。所以,我們對它們還得仔細研究,以確認是不是具備這樣或是那樣的性質。

    所謂“是”符合真實和“非是”符合虛假,其中有一種情況是兩項相合為真,不合為離為假;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凡是個別存在的事物,若是失去了個別性的話,就不存在了。認識這些事物就是真實,在這裏也就沒有錯誤,沒有虛假,隻有不認識,也就是無知。這無知不是簡單的視覺上的盲,因為盲隻不過是失去了視覺,和沒有思想機能類似,而無知則是具備思想技能,但無法認識可認識的事物。

    很顯然,那些不因時間而變化的事物也不存在錯誤和虛假。倘若假定一個三角形,且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那麽它的內角和就不能假設有時為180度,有時不為180度,這其實就等於是有了變化。但是,假設在同一級的事物當中,有些有某種屬性但有些卻沒有,就好比我們可以假設一切偶數是非素數,同樣還可以假設一部分偶數是素數,一部分不是,這都是行得通的。隻不過在單一一個數字上,我們就不能做這樣的假設,凡一個屬性不可能或有或無,判斷也不能或對或錯,總之事實隻有一個,也總是那一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