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就像某物是什麽,這個定義就會有好多種含義?某物是什麽,一個含義就是本體和“這個”,其他的含義就是量、質等一些範疇。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是”,但是這個“是”都不相同,要麽是基本的“是”,要麽是次級的“是”。某個事物是什麽?本身的含義就是說本體的,狹義指的就是其他的範圍。就像我們經常問的,事物的質是什麽?所以質也成為了一個“什麽是”,不過這個“是”可不是單一的原義,倒像是“無是”的例子,有的人利用語言的巧妙把“無是”當作了是,這並不是重複單一的本是,而隻是用來像“無是”那樣成為是罷了,質也是這樣。

    很明確的一點,我們一定要去想,怎麽才可以把問題的每個方麵都說清楚,還不超出問題的實際。現在就應該弄明白了,無論我們怎麽說,“怎是”都和“某物是什麽”一樣,其最低級的原義就應該歸屬於本體,次級的含義就應該歸屬於其他範圍,比如一個量或者一個質。我們把這些都稱為“都是”,這個肯定是雙關語(音同義不同),或者在“都是”的含義上有增有減,有差異(比如我們所說的,所有的不知也是知道的一種),實際上就應該是這樣,我們用的“是”字就應該很清楚,沒有模糊的意思,也不是雙關語,但是就應該像我們使用“醫務的”這個詞一樣,含義是有關於同一類事物的,但是指向的事物卻都不是相同的,也不會弄混。因為一個病人,一台手術,一個醫療器械,都是叫作“醫務的”,所指出的事物都不一樣,但是目的卻是一樣的,而且不會混亂。

    在這兩種說話方法裏,你使用哪種都是可以的,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定義和怎是基本是以單一的涵義歸屬於本體。它們也是可以屬於其他範圍的,隻不過在其他範圍中的含義就不是基本的了。可以這麽說,每個字的定義並不一定和其任何的公式一樣,隻是和某個特殊公式一樣。假設這是某一變成“元一”的事物,那麽就隻有作為元一的主要公式可以成為其作為元一的定義的必要條件,像“伊裏埃”那個模樣的一堆字,或者捆在一起的木棍,都不足以成為元一的要義。現在我們所說的稱為“是”的事物,它的原義是說的“這個”,別的含義說的是量或者質。就算是“白人”(還有類似的複合詞)可以有一個公式或者定義,但是它的含義還是和“白的”或“本體”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