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自然)的含義有:(一)如果把“ψKσιI”這字的“K”的發音讀長,就應該是生物的創造。(二)一個生物的內在部分,其生長的來源就在於此,生長進行的源頭也在此。(三)每一個自然事物,都是因為本性而來源於自然,然後開始最初活動。生長就是某些事物和某些事物相接觸,或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或者是有機吸附,像胚胎),因此來獲得增益的過程。有機結合與接觸是不一樣的。有機結合是事物的各個部分不僅接觸,還要在數量上和延展上一起生長(性質不需要一樣);至於接觸,就是兩個事物碰在一起而已。(四)本性的含義還指那些所有自然物的組成都要依賴的原始材料,這些材料都是還沒有成形的,不能依靠自己的潛能來進行變動,比如青銅是創造雕像的本性,同時也是青銅器的本性,木器的本性是木,其他的以此類推。這些物料在被做成產品之後,依然保存著它們的原始物質。因此,人們也把那些構成萬物的自然元素稱為本性,有的人認為火是這種本性,有的人認為是地,有的人認為是氣,有的人認為是水,還有的人認為是其他類似的事物,不過有的人認為是其中幾種,有的人認為就是這四種。(五)“本性”的含義是自然事物的本質,有的人認為萬物的最初的組合就是本性,就像恩培多克勒所說:

“現存的事物沒有所說的本性,

就是四種元素時聚時散,

本性就是人們給這些混合物取的名字。”

因此來源於自然的事物,要麽是現在就已經存在的,要麽是即將出現的,除了已經知道它們的通式還有形狀之外,我們就說它們還欠缺本性。隻有事物具備了這兩者,才可以說是有了本性,比如動物和它的各部分,這樣看來,那些原始物質隻是本性的一部分,本性還需要怎是或通式,這是創造事物過程的最終目的。那些原始物質也可以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與個別事物有關係的原始物質,一種是指一般的原始物質。比如就像青銅器,青銅就是原始物質,但是廣義而言,也許應該說水才是原始物質,因為所有可熔化的物質(青銅包括在內)都屬於水。(六)本性的含義在這方麵做引申,那麽每個怎是都可以被稱為本性,某一個級類的怎是中都包括每個事物的怎是(事物憑此成為事物)。

從上麵所說的來看,已經很明確,嚴格解釋本性,就是事物本來就有的怎是,而這類事物是具有變動淵源的,這也是本性的基本含義。物質被稱為本性(自然)就是因為它是變動的來源,生長過程被稱為本性,是因為它是變動發展的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存在於事物內部,還是已經在事物中顯現出來,本性都是自然萬物變動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