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對所做事情的結果不太滿意時,都會說“差強人意”,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差強人意”一詞出自於《後漢書·吳漢傳》。吳漢,字子顏,是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大將,曾追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後被封為大司馬。《後漢書》記載:吳漢每次跟隨光武帝征戰,“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吏士。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意思是說,諸位將領遇見戰場上出現不利情況時,有人惶恐害怕,常常失去氣度;而吳漢還是泰然自若,嚴肅認真地整理好器械,激勵士兵官吏。有時皇帝會派人去看吳漢在做什麽,稟報說他正在多方修整作戰進攻的器具,皇帝於是感歎:“吳公確實很能振奮人心,其威嚴莊重可以匹敵一個國家了。”

從劉秀對吳漢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他是很滿意的。所以,這個詞兒的原本意思應該是“還可以,較令人滿意”。但是現在很多人用它來表達“不太令人滿意”的意思,這明顯是一種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