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是我國早期設想的研究生院。早在清朝末年,政府就計劃在大學裏設立培養專門人才的“通儒院”,類似現在的研究生院。對此,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中曾有提道:“清季的學製,於大學上,有一通儒院,為大學畢業生研究之所。”通儒院以“能發明新理以著成書,能製造新器以利民用為成效”為培養目標,以大學畢業生或具備相當水平的人為招收對象。通儒院為五年學製,學員可以不用去教室,隻在圖書館和寢室搞研究,也可實地考察。通儒院畢業以平時的研究著述評定,而不需專門的考試。畢業後可由政府下詔予以翰林升階,也可擔任京官、外官職務。

隻可惜通儒院這套製度還未來得及實現,清王朝便被民國所取代。不過,通儒院對以後的研究生製度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