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店主要學會核價,不管銷售哪一種商品,在還沒進貨前應全方位地熟悉其價格組成,想方設法知道供應商的原料價格,這麽做可以為自己跟供應商談判進貨價格打下基礎。談判時,若能知已知彼,對於降低進貨價格是有利的。

    (3) 選擇合適的供貨商

    一個好的供貨商能為你的店鋪發展提供很多幫助,為了他自身的商品銷售也會盡心盡力地幫你出謀劃策,節約投資成本,保證供貨暢通無阻;而不適合的供貨商,則會讓你在跟他的相互合作中遇到很多麻煩,由此影響你的銷售進度也是常事。

    選擇信譽佳的供應商並與其簽訂長期合同。與誠實、講信譽的供應商合作不僅能保證供貨的質量、及時交貨,還可得到其付款方式及價格的關照,特別是與其簽訂長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優惠。

    (4) 選擇恰當的進貨方式

    大家都知道,批量進貨的好處,即批量愈大,單位內所攤銷的費用就愈低。但不是說所有店鋪都合適批量進貨,有的店鋪規模不是很大,或是商品知名度還不是很高,建議還是適量地進貨,為了貪圖攤銷費用的便宜而將商品大量積存,這是零售店鋪資金周轉的致命傷。如果需要大批量的采購,則可選擇直接向廠家購買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節約因為中間商的加入而出來的差價費。

    (5) 掌握最新、最準確的信息

    準確的信息是進貨的基礎。所以店鋪老板在進貨前應進行市場調查,以獲取準確的商場信息,避免商品積壓和脫銷現象。通常可以通過以下調查方法來獲取市場的信息。

    可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顧客,作為長期聯係對象。

    進行商品展銷,作為指導消費的一種手段,商品展銷應走在季節前麵。展銷中商品銷售數量的多少,是確定進貨量大小的依據。經營者也可有意識地組織顧客投票評選,按評選名次組織進貨。

    製作工作手冊,服務員、采購員和有關業務人員,每天和大量的顧客接觸,應有意識地把顧客對商品的意見記錄下來,然後把這些意見進行係統整理,反饋給采購員。

    建立缺貨登記簿,即對顧客需要而本商場(超市)沒有的商品進行登記,並以此作為進貨的依據之一。

    設立顧客意見簿,店鋪經營者應勤於檢查顧客意見簿,發現和抓住一一些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改進。

    (6) 通過付款條款的選擇降低采購成本

    如果店鋪資金充裕,可采用現金交易或貨到付款的方式,這樣往往能帶來較大的價格折扣。

    (7) 把握價格變動的時機

    價格會經常隨著季節、市場供求情況而變動,因此,采購人員應注意價格變動的規律,把握好采購時機。

    總而言之,零售行業的進貨問題是最關鍵的,“貨比三家”是很有價值的一句話。當你對所要從事的行業一無所知時,不妨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關係,多比較多查探,不斷積累相關商品的信息,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擇優進貨,在進貨一開始就把好價格關,即使是便宜一分錢,這對節約投入成本、規避資金風險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自我提升思考題

    如何快速了解店鋪的進貨渠道?

    如何收集有用的店鋪商品的進貨信息?

    除了以上細節之外,還有哪些細節會影響到進貨成本?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