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主管對下屬的賞罰沒有一定上限,隨意地施以賞罰,對下屬來說不是什麽值得注意的事情。如果下屬隻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便可以得到很多的獎勵,或者隻因為一點錯誤就受到嚴厲的懲罰,必然喪失努力工作的動力。

    主管越是重視謹慎使用手中的賞罰權力,對下屬來說越是緊張。比如,太平天國後期,在湘淮軍的夾擊下,太平軍處境日益艱難。為了挽回敗局,天王洪秀全采取了一種並不高明的策略,那就是大封諸王以鼓舞士氣。據統計,洪秀全先後分封了2700多個王,大小文臣武將,親朋故友都如願以償當上了“王爺”。沒過多久封王的弊端就顯現出來,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令人珍惜,不但沒有達到王爺們齊心協力挽回敗局的目的,反而導致了太平天國內部秩序的嚴重混亂,大家都是“王”,誰也不服誰,彼此離心離德,客觀上加速了太平天國的覆亡。

    其實,大部分員工是很好滿足的。所以賞罰分明,賞罰有度是根本。洪秀全是天王,而其他下屬迅速成為“王”,再加上兵權在握,太平天國怎麽可能不亂呢?在現代公司裏,也經常出現下屬升遷過快從而導致上司對其賞無可賞的尷尬局麵。

    李一男大學畢業後進入某著名的通訊設備製造公司,憑借著出色的表現不到一年就從工程師升為華為的副總裁。當李一男達到副總裁的地位時,就陷入了賞無可賞的僵局。對於一個有事業心的人來說,是不希望自己停止前進的步伐的。幾年之後,李一男選擇了離開公司。

    在職場上,賞罰可以五花八門,但賞罰的度和對象卻不能不斟酌,否則會收到適得其反的結果。道理很簡單,“物以稀為貴”。如果一個團隊中人人有賞,那就等於人人無賞,而且浪費了財力。反之,團隊中人人都受罰,等於人人無罰,還容易被下屬孤立。

    主管應該根據下屬的業績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團隊做出不同貢獻的下屬,應該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質的獎賞。下屬犯了不同程度和性質的錯誤,應該采取區別對待。另外不要一味地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懲罰。

    主管采用賞罰是為了督促和鼓勵每一位下屬發揮好的作用,最終求得整個團隊的高效率運轉。好主管在管理中可以做到,有賞有罰,合乎情理,而不稱職的主管是賞無可賞,罰無可罰,混亂管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