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老板的錯誤,主管應該用一種巧妙的方式溝通,幫助其改正錯誤;麵對下屬的怨言,主管應該用一種傾聽的態度表示出自己的理解和關切。

    老板也是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當老板犯了錯誤的時候,主管應該怎麽做呢?

    主管當然應該幫助老板解決問題,讓老板能夠“迷途知返”,老板才會視你為忠臣、知己,在內心的功勞簿上為你記上一筆。

    不過,主管在替老板打圓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機,時機把握得好才可以把問題解決得妙。如果問題解決得不好,不僅不能夠幫助老板,反而會讓老板更加的尷尬。

    有一次,公司裏召集各科室的負責人開會,準備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在會議開始的匯報工作中,有一位下屬工作責任心不強,把幾項交辦的工作沒做好,還捅了婁子,結果引得老板很情緒化,發了不少的脾氣,使會議氣氛十分緊張。部門主管目睹此景,便建議休會,先休息10分鍾。在休息的間歇,部門主管遞了一個紙條給經理,上麵寫著:“劉總,會前您曾說過,這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布置工作、動員幹部,剛才的會議氣氛有點兒緊張,不利於這次會議的順利進行。有些問題似應專門開會或會後再解決會更好。”

    複會後,劉總已經調整好了情緒,並把會議引導到了正常的議程上。會議比較圓滿地結束了。

    會後,隻剩下兩個人的時候,劉總專門向部門主管表示了感謝,主管也越來越受老板的賞識了。

    主管正在這關鍵時刻的適時提醒,使老板又重新回到了會議的主題上,主管此舉可謂是“點睛之筆”。如果當時部門主管一味地站在老板一邊,跟著一起批評下屬的錯誤,這次會議就不是動員大會,而是批判大會,老板原本要做的工作也不能順利地完成。

    同時,主管陪老板一起批評下屬的行為,會給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下屬很有可能認為自己的主管又拍老板的馬屁,隻會說下屬的不是。假設是老板自己的錯誤,主管還是一味地站在老板一邊,下屬還會認為自己的主管是一個無能之輩,懷疑這個錯誤主管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