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總有被吃完的時候,捕魚的技術卻可以讓人永遠有魚吃。主管亦如此,不能僅僅指導、幫助下屬完成任務,而要讓下屬學會自己去完成。

    一個主管不僅要對企業、上級承擔責任,也要對自己的下屬承擔責任。現在在流行的眾多領導風格中,有一種是教練式領導,即通過培養下屬來提升自己的成就,為自己培養得力助手,這可以成為許多主管采納的一種領導風格。

    身為主管每天需要處理很多的工作,應該把最重要的工作留給自己親自處理,而那些次要的工作可讓下屬代勞。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下屬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嗎?在職場上,很多主管隻是對下屬進行簡單的“給予型”培養,短期內會比較有效,但是絕對不利於下屬的長期發展,也不利於公司的發展。

    湯姆是美國佛羅裏達州的一家麥當勞連鎖店的經理。在他的名片上沒有表明自己的職位,而隻印著“教練”兩個字。

    於是,有人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麽會用“教練”這個稱呼?

    答:我認為,店經理首先要培養自己的下屬,才有可能實現銷售和利潤的目標,所以人員發展是我的使命,我很喜歡“教練”這個稱呼。

    問:平時,您有多少時間用於你所說的“人員發展”?

    答:大約30%吧。您知道,我們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值班、成本控製、關注競爭對手、開會、各種報表、促銷活動、服務等等。我認為這些事都跟人有關,得關注人們會不會做這些事,如果他們不會做,就得教他們去做。

    問:您在人員發展方麵主要做哪些工作?

    答:我自己兼任培訓經理。我每個月都要重新確定員工的培訓需要,製訂培訓計劃,排定培訓班表,然後就是實施培訓並評價培訓的成果。除此之外,我會教他們如何處理顧客的投訴。每次處理顧客的投訴時,我的身邊總是會坐著一位工作夥伴,那就是讓他學習。我甚至會教他們如何主持一個有效的會議,如何分析財務報表……

    問:您的下屬如何評價您這位“教練”?

    答:哦,不是很清楚。我想,最起碼他們不會討厭我。我和他們在一起工作很開心,他們在不斷地成長,我感到很欣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