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應該選擇B方案。”

    周勇滿意地說:“非常好,我的想法跟你一樣,我看就按你的意見去辦吧。”

    周勇通過這次談話贏得一次訓練下屬的機會。雖然這次談話用去了周勇的一些時間,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次訓練可以使下屬在以後的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

    主管應該告訴下屬自己希望看到一個怎樣的下屬,工作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標,而不是什麽事情都是主管帶著下屬去完成。主管有著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沒完沒了地扶著下屬過河。

    在工作中,主管應該謹記以下幾條原則:

    (1)隻要是該下屬作決定的事,主管一定要讓下屬自己學著作決定。

    (2)主管不要代替下屬思考,凡事都作出具體的指示。下屬不主動思考工作問題,阻礙發揮自身潛力,也無法提高自身能力。下屬不思考問題,不習慣作決定的根源通常是這樣的:其一是有“托付思想”,自己不想承擔責任,依賴上司或別人。他們通常沒有很強的責任意識。不想作決定,多思考,常常是潛意識裏他不想承擔作決定的責任。其二是,主管習慣代替下屬作決定,或喜歡享受別人聽命於自己的成就感,這樣使下屬有了依賴心理,整個團隊也難以勝任複雜的任務。

    (3)主管讓下屬自己想辦法、作決定,就是訓練下屬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承擔責任的行事風格。下屬需要鍛煉的機會,主管也應該給下屬提供這樣的機會。但主管不能把這一點作為自己推卸責任,埋怨下屬“辦事不力”的借口。主管讓下屬獨立思考,做出決定,隻能算是領導的授權行為。身為主管無論如何都要為結果承擔責任。

    主管要想斬斷負麵的“依賴”神經鏈,就應該先控製住自己要參與的念頭,而且你也沒有那麽多精力去照顧一個本不需要過多照顧的“大孩子”,主管恰到好處地“孤立”下屬,讓下屬不得不自己分析問題,全麵地思考問題。

    當下屬麵臨“不得不靠自己”的境況時,才能夠激發他的行動力,並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當下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成功地克服了困難,就會產生信心和成就感。他會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驚喜,對以後的工作越來越有信心。

    主管需要告訴下屬終點,讓下屬自己尋找到達終點的路。主管告訴下屬自己想要的結果,放手讓下屬去做,但不是徹底不管下屬。主管要想得到一個好結果,一定要在下屬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提示,否則有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主管希望提高下屬的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主管不心急、不浮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