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該批評就批評

    身為主管要維護公司製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堅守原則,不管是哪個下屬犯了錯誤都要批評,絕不能姑息縱容。客觀地講,批評對下屬的進步有幫助,對完成工作有好處。下屬會吸取這次的教訓,引以為戒,不會重蹈覆轍。

    如果下屬犯了錯誤,主管不去批評他,下屬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或者不重視錯誤,把錯誤的行為繼續下去。這樣就使下屬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影響他日後的發展。

    (3)該解雇就解雇

    有下屬被解雇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是職場上存在一些屢教不改的問題下屬。麵對那些實在難以管教的下屬,身為主管應該當機立斷,該解雇就解雇。為了維護製度的嚴肅性,主管不能放過那些以身試法者,一定要殺一儆百。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以治軍嚴謹而著稱,公元228年,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當蜀國的主力部隊突然到達祁山時,打了曹魏軍隊一個措手不及,戰局對蜀軍十分有利。但是,馬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居然山上紮營,反而被敵軍殺得大敗。馬謖的錯誤使得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盡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還是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這是曆史上有名的“揮淚斬馬謖”。

    總之,主管根據管理需要運用領導策略,有助於樹立領導者的威嚴,增加對下屬的控製力。為了激發團隊的工作潛力,所有人遵紀守法,服從指揮,是確保領導活動順利進行的條件。

    在職場上,人情不能成就團隊,也不能成就工作。如果主管在該處罰的時候不處罰,就是一個不稱職的主管,很難得到老板的器重和下屬的敬畏。而那些好主管該處罰時就處罰,讓下屬看到領導不可觸犯的一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