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車公司開拓美國市場時有這麽一個故事:一個日本人以學習英語為名,跑到一個美國家庭居住。奇怪的是,這個日本人除了學習以外,每天都要做筆記,將美國人居家生活的各種細節,包括吃什麽食物、看什麽電視節目等,全記錄下來。3個月後,日本人回去了。但沒多久,汽車公司就推出針對美國家庭需求而設計的價廉物美的轎車,投放市場立即得到美國消費者的青睞,一舉大獲成功。

    成敗根源於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主管注重工作的實際效果應該丟掉1%的心理,要100%地投入到工作中。主管做事則一定要牢記工作的任務目標,緊盯過程及細節的落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工作中,有的主管總是以領導自居,講究掌控全局的謀略,但是常常忽略一些具體的工作。

    整體是由局部構成的,主管隻要結果而不關注過程是不現實的。即使是把工作委托給下屬去完成,自己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俗話說: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今天的一件小事在日後有可能演變成為重大的問題,主管應該“不以善小而不為”,從小事入手,清除掉影響公司效益的小問題。

    主管的決策失誤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工作,所以來不得半點形式主義、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來不得半點“花架子”的。如若犯之,必敗無疑。主管可以對企業有一個高遠的發展目標,但是要把目標變為現實,就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否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好主管在做任何工作,執行任何任務,關注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時刻要牢記團隊的方向是什麽、目標是什麽,警覺並評估自己的決策和行動會導致什麽樣的結果。主管這種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的細節意識,是確保團隊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鬆下幸之助曾精辟地指出:精細化管理時代已經到來,企業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注重細節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主管做不到這一點,就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外界因素的幹擾,要麽是迷失方向地瞎忙活,要麽是眼高手低地空談。職場上很多不稱職的主管工作效果差,就是因為他們不是以工作為中心,而是以自己為中心。主管要想保證工作效果良好,就要時刻檢查自己的決策和行動是否符合工作的需要,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企業是追求效率和利潤的地方,那些能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能領導團隊更有實效地工作的主管必然受到老板的喜愛,而那些隻會講排場的主管,總有一天會被有才之人替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