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忙碌著,但並不見得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為什麽忙碌著。當停下忙碌的腳步時,有多少人抬起頭來,想想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麽樣子?我們要學會和自我的心靈進行對話,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狀態進行定位。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那麽他的努力,他的忙碌,就可能都是些徒勞無益的無用功。

    你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希望在人前展示什麽樣的形象?你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麽?你該如何對待你的優點?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缺點?你想擁有一個怎樣的第六感?你想傳達給別人一個怎樣的第六感?

    不要回避這些問題,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難。在現實生活、人際交往中,狀態不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既不知道應該做什麽以改變自己的形象,又不知道自己給別人造成不良印象的第六感的原因何在。這些問題,都應該在自我內心的對話中找到答案。

    我們應在自我對話中,體會自信、愉悅及平衡的感覺,讓自我主體與時空坐標在對話的過程中得以確認,並建立起第六感體係和處事機製。

    與心靈對話的本質是:自我接納與意象間的對話。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自我意象”就是一個人對自我所刻畫和認可的自我“圖像”或“肖像”,或者說就是你閉上眼睛直觀感受到的自我形象,它是人對於自我是什麽人,能幹什麽事的自我認知和評價。這種自我意象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得來於每個人已有的經驗,比如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歡樂和痛苦的經驗,榮譽和屈辱的經驗等,此外還有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所有這些影響中,尤以童年、少年的獨特經曆最為深遠。我們根據自我意象的導向把它分為積極的自我意象和消極的自我意象。前者是對自我的正方向評價,如自我接納、自尊、自信、自愛、善於克服困難等;後者則是對自我的負方向評價,如自我否定、自卑、壓抑、自暴自棄、脆弱、意誌力薄弱等。不同導向的自我意象,直接影響我們第六感的判斷取舍方向。麵對同樣一件事,正方向的自我意象,有助於產生解決問題的第六感;相反,負方向的自我意象,則有助於產生怯弱、逃避的第六感。

    我們概括出自我意象以下三個方麵的特征:

    第一,自我意象是一個人行為的基礎和前提。

    我們的言行舉止,甚至包括一個人所營造的人際環境,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一個人會按著自己對自我的評價去行事。比如,一個認為自己很有能力,能勝任某門學科的人,他就會因此對該學科饒有興趣,繼而信心十足地去學習、應試,他處在一種良好的第六感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反之,一個缺乏自信的人,按照負麵的自我意象去行事,就難免會興趣索然、畏首畏尾,壓抑地學習、應試,最終難以發揮自己的潛力。

    可見,不同的自我意象,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第六感,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截然不同的影響。有著消極自我意象的人,他們傾向於搜集失敗的信息,他們對於失敗總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總有不如人之感。比如一個銷售員,他在前去拜訪客戶時,經常出現“我說服不了他,這個客戶太一根筋”“我的職業太乏味,毫無意義”等想法,這樣他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相信命中注定,繼而就更加強化了消極的自我意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