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危險像極了我們對於人際交往的恐懼,因為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所以我們的潛意識會為了杜絕這種風險的出現,幹脆讓我們“關門大吉”,不邁出腳步。這就像因為害怕跌倒,所以停止走路一樣。

    我們舉一個生活中的普通例子來說明一下:在你的工作中,你的辦公室新來了一位同事,你的第六感感知到他的性格跟你很合得來,你很想跟他結識,成為好朋友。但是你感覺他有些冷漠,對你還存有戒心,有幾次你走上前去準備跟他打招呼,卻又止步不前,退了回來。終於,在幾周後,通過發生的一些其他事兒你們認識了。聊過幾次後你發現跟他特別投緣,很多話題聊得特有共鳴感。當你說起自己一開始就想跟他結識時,他也說當時自己也很希望你能上前與他結識。於是,你回過頭來發現,之前的幾次止步不前是多麽沒必要的擔心。

    這隻是一個普通朋友交際的案例,相信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經曆。但假設把這個新同事,換為一個漂亮的女性新同事,而你又是眾多單身男同事中的一位,你幾次的止步不前,可能就會被別人捷足先得,而你錯過的可能就是你一生中最合適的另一半。

    在我們這種心理機製中,自動設障並且是過多地設些莫須有的障礙的反應,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過度反應。生活中很多飽受過度反應這一壞習慣折磨的人,他們距離狂鬱症其實隻有一步之遙了。在他們的一生中,這些人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會處在深深的而毫無來由的極端痛苦之中;他們會慢慢地讓自己的自我意象相信:“啊,我真的沒有一點自控能力。”“我很渴望,可是我最終還是害怕了。”

    這樣的結果是導致別人避免與他們交往。比如,本來你就是一個不被同事歡迎的人,他們覺得你這人像個“悶葫蘆”,平時不愛說話,什麽事都憋在心裏,像個雙重性格的人。這時正是你為了證明自己,果斷采取開放政策、釋放潛能與激情的時候,你卻由於害怕,選擇了繼續封閉。繼續封閉的結果是人們對你的壞印象繼續加深,你的朋友會更少,最終你還可能得到一個“怪物”的綽號。

    你要對交際有渴望,你要克服心理的自動設障,這樣才能走出我們意識的“黑房子”,走到人群中,用熱情去感化對手,建設我們的人脈寶庫。

    他是一個台球的狂熱愛好者,但限於自己的領悟能力,他的球技一直處在一般的水準。像往常一樣,他又在周末去俱樂部打了一個下午的台球,但是他被一個後起之秀連下七局,他無比鬱悶地回到了家裏。他悶悶不樂地幹了一些家務,一點沒精神,臨了還把沒做完作業的孩子訓得大哭一場。最後,他的妻子忍不住了,說:“親愛的,別忘了台球對你不是職業,它不過是一場遊戲,玩好玩壞不能說明什麽。”他生氣地反駁說:“閉上你的嘴,你根本就不知道打台球最該死的事是什麽!”他們誰的心態是正確的?顯然,他的妻子是正確的,這個男人陷入了精神和意識的狂躁。他因為遊戲的不順,強化了內心的躁動與懼怕情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