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希金看來,這麽一個漂亮的女人,一定如她完美的臉蛋和窈窕的身材一般,具有溫柔的品格、賢良淑德而且聰慧高貴。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他已被暈輪效應渲染出的第六感所籠罩,他完全陷入了這種感覺中不能自拔。

    這就是暈輪效應在第六感上的表現,其效果真是非常可怕。在第六感作用最強的時候,正是為自己贏得有效光環的時刻,正如娜塔莉婭所放射給普希金的第六感一樣,隻要能影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核心品質,則可以很好地控製對方的心理。

    不僅如此,暈輪效應的作用還是雙麵的。不僅我們可以往好的方麵控製暈輪,也可以用第六感為特定的人物製造較差的暈輪。假如你對人誠懇,那麽即便你能力較差,別人對你也會非常信任,因為對方隻看見你的誠懇,或者是更多地關注於你的誠懇品質,從而推論出可靠、厚道等品質,得到信任。當然,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暈輪效應也可以蒙蔽你的眼睛,讓你看不清真正的情況,以偏賅全。上麵普希金的例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暈輪效應的最大弊端就在於以偏賅全。其特征具體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麵,我們應當了解一下,以便加以相應的克服。

    一、遮蔽性

    平常我們所抓住的事物的個別特征並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可我們卻仍習慣於以此來判斷整個事物,以此來牽強地推導出該事物的其他特征。隨便拿來某人的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征,就斷言這整個人是完美無缺或一無是處。這一特征的常見表現就是青年戀愛中的“一見鍾情”。青年男女,本來就彼此吸引,初次見麵,互相被對方某一方麵的特征所吸引,繼而就忽視了遮蔽在表麵之下的性格、情操、思想等方麵的不相配,覺得對方就是“帶著光環的天仙”,樣樣都完美無缺,普希金的愛情悲劇即源於此。

    二、表麵性

    暈輪效應一般產生於自己對某個人的了解還不深入,也就是還處於感知認識的最初級階段,因而容易受感覺的表麵性、局部性、選擇性的影響,從而對於某人的認識僅僅停留於一些外在特征上。就算是有些個性品質與外貌特征之間並無內在聯係,可判斷人也仍會把它們聯係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其實外貌堂堂正正,未必就是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滿麵,未必就心地善良。簡單地把這些不同品質聯係起來,得出的整體印象必然是表麵的。

    三、彌散性

    在暈輪效應的影響下,我們對一個人的整體態度,還會連帶影響到跟這個人的具體特征有關的事物上。成語中的“愛屋及烏”就是暈輪效應彌散的體現。《韓非子》中講過一個故事:衛靈公非常寵幸弄臣彌子瑕。有一次彌子瑕盜用衛靈公的車子趕回家去看生病的母親,雖然按律當處以刖刑(把腳砍掉),但衛靈公卻認為他這是孝心重,值得嘉獎。又有一次,彌子瑕與衛靈公同遊桃園,他摘了個桃子吃,覺得很甜,就把咬過的桃子獻給衛靈公嚐,衛靈公又誇他愛君之心。後來,彌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寵幸了。衛靈公由不喜愛他的外貌而不喜愛他的其他品質了,甚至以前被他誇獎過的兩件事,現在也成了彌子瑕的“欺君之罪”。由此可見,暈輪效應會直接作用於人的第六感,讓人作出非常無理的判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