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是否真實存在恐怕是一個會無休止爭論下去的命題,筆者並不願意在“預測未來”“卜筮吉凶”這種偏向於封建迷信的方麵進行玄而又玄的闡述,而是選擇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第六感存在的依據以及其心理學內涵。

    如果單純地把第六感歸納為那些拯救自己的小機遇,或者是一夜暴富的靈感,也就是狹義地理解為一種能夠與未來發生微妙互動的直覺,那麽大約第六感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若讀者能夠廣義地全麵地解讀第六感,那麽我們可以肯定地給出答案,第六感確實是我們的頭腦中真實存在的。而且,廣義地解讀和鍛煉自己的第六感,會增大我們觸及“預測未來”的機會。把第六感稱呼為“惡魔”的原因其實也在於此,如果不能在一開始就全麵地認知第六感,那麽我們很可能會被引入歧途,就好像惡魔撒旦的誘惑一樣,陷入於對虛無縹緲的預測與靈感的追求,舍本逐末。相反地,如果能夠看清這所謂“惡魔”的本質,則可以從最根本的角度去認識它、利用它,來達到提升我們人生品質的目的。

    弗洛伊德的大名,恐怕是很多人都聽過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弗洛伊德著有《性學三論》《夢的解析》《圖騰與禁忌》等著作。

    與之相對的,弗洛伊德還有一個不太聽話的徒弟,這個曾經師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領域的又一位大師的全名是卡爾·古斯塔夫·榮格(g,1875—1961),他是瑞士乃至世界範圍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他早年曾與弗洛伊德合作,更是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但是後來因為觀念的不同,榮格自創了分析心理學,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弗洛伊德始終強調一種個體意識,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理智方法,其核心內容是生活中的自我導向和一維不可逆的時間觀,也就是說自己對於自己的掌控以及時間寶貴的概念,不得不說,這是西方文化精髓之所在。而且我們往日所見的心理指導和成功勵誌類書籍,大多是以此為出發點。比如被奉若經典的《羊皮卷——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萬能鑰匙》,甚至是戴爾·卡耐基的大量文章和理論,都是以此為核心原則的。我們在本書的第一章也是一直在灌輸自己對於自身生活的把握,自己擁有完整的主導權,然後倡導以此為基準開發自己的潛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