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態是心理健康的保證。心態就是心理狀態,具體是指人的喜怒哀樂悲等情緒,這些情緒不是固定的,而是經常隨著個人的立場、觀念、生活經曆等外部環境而發生轉移。當一個人的心態處於愉快的情景當中時,就能夠驅散疲勞。讓人胸懷舒暢,對未來充滿信息,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一個人的心態如果改變,那麽習慣也會隨之改變。看問題想事情也會變得更加理智和客觀,這樣,就可以避免情緒經常處在大喜大悲之中而給身體帶來的傷害,更不會引發心理或者身體上的疾病。一個積極的心態能夠給人們帶來身體的健康,但是消極的心態卻可能會摧殘我們的身體。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為內心裏充滿了挫折、恐懼、仇恨和罪惡感,而給自己的健康造成了莫大的傷害。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多大?說到底,也就是那麽一點點——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的差異。但就是這小小的差異,往往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

    有一天,一家大醫院裏同時來了兩位病人,這兩個人都懷疑自己患了肺結核,想到這裏確診一下。後來,經過一生的檢查化驗,發現其中有一個是真正的肺結核患者,而另外一個不過是由於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罷了。可是由於這位醫生的一時疏忽,把化驗單給寫錯了。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張小小的化驗單卻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那個真正的肺結核患者,認為自己身上並沒有病,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於是心情就一天天變好了,對生活也充滿了信心,做事情有了積極的心態,兩年之後,他的肺結核竟然不治而愈。而那個沒有患肺結核的人,覺得自己真的患上了肺結核,整天憂心忡忡,以淚洗麵。過度的擔憂導致了他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兩年後真的感染上了肺結核。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心態的好壞對人的身體健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隻有學會了控製心態,才能夠讓生命走上健康的軌道,不懂得心態調整的話,往往就會釀成悲劇。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時刻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這就要求著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一些豁達大度,少一些憂愁和煩惱。拋棄那些觸景生情的多愁善感,少一些壓抑和悲觀,多幾分快樂和喜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