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之後,莫裏森先後從事了不少種工作,也為形形色色的人服務過。這些人有聰明的,有愚蠢的,有心胸寬廣的,也有小肚雞腸的,但是她從來沒有發過一句牢騷,也沒有抱怨過環境。

    工作的環境難免有不如意的時候,問題的關鍵取決於我們該怎麽樣去麵對。怨天尤人,隻能徒增苦惱,看淡苦惱反倒能夠使自己變得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從而在既有的條件中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發掘機會。

    1976年,貝爾15歲。為了維持生計,他來到了一家麥當勞工作。被錄用之後,主管吩咐他做做一名清潔工,主要的工作是清掃廁所。掃廁所的活又髒又累,也沒有什麽前途,很多人對此都退避三舍,寧可做無業遊民也不願意從事這種工作。但是,貝爾並沒有任何的不滿,而是盡最大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除此之外,他還把擦地板的工作承包了下來。在閑暇的時候,他還經常去幫著後廚的人去翻正在烘烤中的麵包。他所做的一切被這家麥當勞的老板彼得·裏奇看在眼裏。沒多久,裏奇就和貝爾簽署了員工培訓協議,把他送到了正規的職業培訓班去培訓。

    貝爾29歲那年,被提升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成員。之後,他又先後擔任了亞太、中東和亞洲地區總裁,歐洲地區總裁及麥當勞芝加哥總部負責人。

    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可能是卑微的,也可能和自己的目標理想不相符。但是,隻要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地去做,最終就能獲得發展和成功。很多成功者的秘訣就在於他們不抱怨的心態。他們在從事一些底層的平凡工作時,從來不怨天尤人、滿腹牢騷,而是懷著快樂的心情,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最終通過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讓人了解到他不平凡的一麵。

    每一件工作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每一個處境也未必能夠讓人稱心如意,一個人的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著一些差距。這是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見的現象,我們沒有理由去為它浪費大量的感情,發太多的牢騷。我們應該讓心情舒緩下來,心平氣和地去看待這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選擇,他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了他的人生。當我們處在不滿意的工作處境時,我們先不要忙著去抱怨,不如嚐試著把它踩在腳下,讓它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