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嘔心瀝血無微不至地照顧了我們二十多年,在我們走上了工作崗位,成家立業之後,他們卻已漸漸地老去。此時的父母,已經不再是我們撒嬌的對象了,也沒有能力更沒有理由為了我們而操心,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幸福的晚年。那麽,身為人子的我們,就應該負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對父母盡一份孝心,多一份關懷,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過,很多人雖然有孝順之心,但是在方法上卻出現了偏差,從而不僅給老人帶來不愉快,也造成了兩代人的心理隔閡。孝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很難的。很多年輕人想當然地認為孝敬老人就是單純的“養”,因此,他們除了為父母提供足夠的生活費之外,對老人的其他需求就再也沒有關心過。這樣的做法,根本就稱不上孝順。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對這種方式提出了批評:“今之為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贍養父母就行了;可是,犬和馬也都被(我們)養著,如果對父母不尊敬,那麽贍養父母和飼養犬馬又怎麽區別開來呢?孔子說的這句話盡管十分辛辣直白,但是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孝敬父母,不僅僅體現在物質的提供上,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給他們以應有的尊重。那麽,我們怎麽樣做才算是真正的孝敬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注意一下:

    1.常回家看看。絕大部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成家之後都選擇了從父母的家裏搬出去住。當我們離開父母之後,老人就會覺得孤獨和寂寞。為了避免讓父母產生晚年孤獨的感覺,我們就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去看望他們。回到父母的家裏,並不是說一定要送給他們多麽貴重的禮物,其實隻要是能夠出現在他們麵前就足夠了。來到父母家裏,幫母親一塊做家務,和父親一塊聊聊工作上的事情,這樣就能夠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親情和溫暖。

    2.主動和父母進行交流。由於所處時代環境的不同,父母和我們在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總會出現一些相左的地方。作為子女,我們就應該多和父母溝通,談一些社會新聞或者是工作生活中的事情,最終實現兩代人的情感交流。這樣就能夠增進彼此的相互了解,也能讓父母感覺受到了應有的尊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