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今天隻是因為外出辦事路過這裏,順便過來坐坐,和您見麵談一下。不過這個事情還是需要您的考慮,並不能現在就做出決定。如果希望和我談論這件事的話,麻煩您抽空給我打個電話來吧。好啦,先生,我很高興有機會和您聊天,就這樣吧,我該走了。再見!”

    說完這些之後他沒等這位老板開口就退了出去。回到學校沒多久,電車公司的總裁就打來電話說,和哈伯約一個見麵的時間。

    第二天的早晨,電車公司的老板就按時間來到了哈伯博士的辦公室,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後,一張一百萬美金的支票就交到了哈伯的手上。

    哈伯博士抓住了那位老板渴望萬古流芳的心理,又故弄玄虛地說要把這個機會給予他的敵人,這樣就讓這位老板感覺受失去這次機會就能會讓對方獲利,在強烈的妒忌心之下,主動地向哈伯博士遞上了支票。

    每個人性格身份的不同,在對待問題上的側重點不同,當我們想說服對方的時候,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對方的興趣所在,用對方感興趣的話去引起他的好奇心,調動他的激情。這樣,就能讓問題得到輕鬆的解決。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人法拉第研究發電機的發明和應用,缺少一筆研究經費,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他去拜訪了首相。

    為了更好地說服首相支持他的研究,法拉第帶著一個發電機的雛形來到了首相的家裏。在首相麵前從科學的角度社會的角度滔滔不絕地講述發電機的發明具有的劃時代的意義。但是首相對此並不感興趣,坐在那裏,任由法拉第說得口幹舌燥,卻絲毫沒有動心的意思。這個偉大的政治家在法拉第介紹完之後,從沙發上站起來,指了指那個發電機的模型,用揶揄的口氣說:“親愛的科學家,您讓我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支持你做研究,究竟有什麽實際性的作用呢?”

    法拉第這個時候說了一句話引起了首相的興奮,讓他變得對此事十分關心起來。法拉地說:“首相大人,如果這個發電機在以後能夠普及運用的話,一定能夠給政府增加稅收!”這句話比長篇大論起到的作用還要大,首相有點坐不住了,當場就簽署了文件,同意法拉第的這項研究。

    說服別人的時候,談論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未必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抓住對方的心理才最正確的方法。

    很少有人願意被別人灌輸一些大道理,而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和需要出發思考問題,因此,在說服別人的時候要抓住對方的心,將自己的想法變成別人的想法表達出來,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