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在28歲的時候前去拜訪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向他提出了自己對“多路電報”的設想,但是亨利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不感興趣。貝爾又告訴了亨利一個在實驗中遇到的現象:把包著絕緣材料的銅線纏成螺旋狀,有間隔地通電,就能聽到線圈上的嚓嚓聲。亨利聽了之後,對貝爾的設想終於產生了興趣,他感覺到這個年輕人的想法具有很大價值。於是,他就要求貝爾再做一次這樣的實驗。說幹就幹,亨利起身離開了家,吩咐馬車趕快到貝爾的家去。貝爾看到外麵寒風刺骨,生怕這位老人的身體吃不消,就勸他留在家裏,自己回去把儀器帶回來。亨利答應了。

    在試驗中,兩個人聽到了電流通過銅線圈的時候所發出的聲音。貝爾告訴亨利說,他想利用這一個原理讓電線傳遞人的聲音,但是自己又缺乏相關的電學知識,不知道能不能把這個設想公布出來,讓電學家們來做深入的研究。亨利聽了之後,就鼓勵他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電學知識上麵存在不足,那麽就該去掌握它。你有發明新事物的天分,一定要堅持下去。”

    後來,貝爾在給父母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道:“我簡直無法向你們描述這兩句話是怎樣地鼓舞了我……”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很多人都覺得通過電線傳遞聲音無異於天方夜譚,癡人說夢,是不值得去考慮的荒誕做法。幾年之後,貝爾又由衷地說:“如果當初不是遇上約瑟夫·亨利,我也許就沒有勇氣去進行下一步的實驗,更不可能發明電話。”

    優秀的人物總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有著獨特的眼光,有時候,他們的一句話就能夠為你的前進提供動力和支持,甚至能夠幫你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徑。

    我們常講“先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每一個年輕人都是一匹可以縱橫馳騁的千裏馬,但是如果失去了“伯樂”的賞識,那麽恐怕就要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了。因此,尋找事業中的貴人,對於每一個年輕人來說,是一門必修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