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之前,社會並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照顧。孩子的成長完全在家庭中進行。2000年前,羅馬的遺俗規定爸爸是孩子唯一的保護人。隨著曆史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有關成年人的法律得到了完善,可是有關孩子的法律卻仍沒有出台。如果一個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他能夠得到正常的物質以及精神上的關懷和幫助,可如果一個孩子出生在貧困的家庭,社會也不會給他幫助,他隻好成長在一個各方麵都貧乏的環境中。社會沒有要求爸爸媽媽們好好照顧孩子,國家也沒頒布相關的法律,所以一男一女如果想要結婚,隻需要領一張結婚證,再舉辦一個婚禮就可以了。

    從這些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並不關心這些幼小的工作者。雖然大自然賦予了他們建設人性的義務,可是和成年人相比,孩子一直處在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裏。

    大約70年前,醫生開始對孩子產生興趣,並逐漸意識到孩子是社會的犧牲品。那時,拋棄孩子的現象更加嚴重。一直以來,人們把孩子的死亡當成自然現象,他們認為自己的後代直接去了天國,並不把對孩子的無知和忽略看成是罪過。由於沒有專門為孩子服務的醫院和專家,孩子的死亡率高得驚人。家長們直到看到如此高的死亡率後才恍然大悟。

    當人們開始認識到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麽時,一場廣泛的、旨在激發父母本性的運動就開始了。專家們告訴爸爸媽媽們,不僅應該給予孩子生命,還要對孩子進行衛生保健,用科學的方法挽救孩子的生命。

    19世紀的最後10年中,醫生們發現孩子除了受到疾病的威脅外,還遭受了很多其他的痛苦。

    在學校裏,孩子們承受著社會強加給他們的痛苦。他們必須長時間伏在桌子上學習寫字,結果脊椎的收縮和胸腔的狹窄導致他們患上了結核病。由於閱讀的地方光線不充足,孩子患了近視。孩子們學習的地方過於狹窄和擁擠,這造成了他們身體上的衰弱。

    除了這些身體上的痛苦,孩子也遭受了精神上的痛苦。在強製性的學習中,他們不但沒有感受到樂趣,還變得沒有自信,並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和厭倦。可是爸爸媽媽們並不會考慮到這一點,他們隻想看到孩子快速地通過考試。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隻要他們通過了考試,爸爸媽媽就鬆了一口氣。當時的社會調查顯示,一些孩子在上學前要挨家挨戶地送牛奶,還有的孩子要在街頭賣報紙,所以他們進入教室後往往疲憊不堪。這些孩子又餓又累,他們沒有辦法集中精力聽講,於是遭到了老師的責罰。老師用威脅的手段強迫孩子學習,或當著很多孩子的麵指責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這讓孩子們十分痛苦。

    人們覺醒後,學校也進行了許多教學上的改革。現在醫生和老師都在為了孩子的健康而努力。社會開始著手彌補孩子的損失。讓我們回想一下人們覺醒前是如何對待孩子的。那時,沒有人承認孩子的權利,也沒有人認為孩子是重要的。耶穌基督為了讓人們從盲目中蘇醒,賜給了人類一個孩子,並告訴這個孩子:“你隻有真正成為一個孩子,你才能進入天國。”可是成年人絲毫沒有理會耶穌基督的警告,仍然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榜樣。這種盲目性已經嚴重到無可救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