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體係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尊重孩子的人格個性。這一原則在我們的教育體係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在最早以“兒童之家”而聞名的機構中,以上的三條原則都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為什麽我們把學校取名為“兒童之家”?這個名字帶有家庭的含義。人們在對我們的新的教學體係進行討論的時候,會對我們學校中老師和孩子的角色互換特別感興趣。在我們的學校中,老師沒有固定的講桌,也不具有權威,他們甚至不會主動進行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學校中,孩子才是最主要的,他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不受任何限製地四處走動。

    我們提出的這些做法被一些人認為是烏托邦,還有些人認為,我們不可能完全做得到。但同時,我們的另一些新穎的措施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比如說在學校中安置一些適合孩子使用的東西。兒童之家的家具都十分適合孩子使用。我們為孩子特製了和現代家庭家具一模一樣,隻是體積小了很多的小桌子、小椅子、可以輕易被孩子打開的小櫥櫃和其他生活用品。這些東西都在促進孩子發展的方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兒童之家將這些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方便的特色作為兒童之家的主要特征之一保持下來。

    我們可以對這些已經被深入研究過,並曾用來做大量實驗的事物進行二次考察。尤其是考察其起源,這是很有價值的。

    有人認為,隻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實際的觀察,我們就能夠得出一些驚人的結論。比如,在孩子的本性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支持著他們。這些人認為,我們可以以這一直覺為基礎,由此構想出一種特殊的學校和教育體係。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沒有人能夠對某種仍然不為人知的東西進行觀察。我們也不可能單憑直覺就斷定孩子擁有兩種本性,並企圖對他們進行實驗,以證明我們的猜測。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一種尚未被認識的事物,我們就應該用一些特殊的方式等它自己表現出來。當這一事物真正出現在我們麵前時,我們也不應該對最早發現它的人產生懷疑。這就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樣,一個人會對新的事物產生抗拒,但這個新事物會不斷地提醒著這個人,直到這個人能夠對這一事物產生理解、承認,並接受。這些被新的事物震驚的人最終會接受它們,並且會深深地迷上這些新事物,有些人甚至會心甘情願地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它們。這些人富有巨大的激情,甚至把自己看成了這個新事物的創造者,雖然實際上他隻是對這個新事物的產生比別人表現得更敏感而已。

    對我們來說,想要發現一件新事物是件困難的事,還有更困難的,因為我們對新事物的感覺大門是關閉的,所以我們很難讓自己相信,這個新事物是真實存在的。然而當我們發現了新事物,並確認了它的確存在後,我們就會變得像《福音書》中那個尋找寶藏的商人一樣。在麵對一個無價的珍寶時,我們往往願意為了擁有它而犧牲一切。

    我們可以把人類的智慧之門比作一個貴族的畫室。這個房間從來不會對陌生人開放。如果外麵的人想要進去,他就必須在一個熟悉這個畫室的人的帶領下才能進去。在沒有人能夠帶領他進去的情況下,他隻好用力將緊閉的大門砸壞,或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偷偷地溜進去。這個人一旦進入這個房間,他就會成為第二天報紙上的頭條新聞,轟動一時。有時,一件看似平凡無奇的瑣事能夠開辟一個新的、無止境的領域。從本質上說,每個人都是一名探索者,人們之所以能夠前進,就是因為他們能夠發現那些看起來似乎沒有意義的細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