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和她的外婆一起住在鄉下的花園裏。小女孩想要看到噴水的噴泉,於是她走到花園裏的人造噴泉跟前,伸出手想要打開噴泉的龍頭。可是她的手剛要碰到水龍頭,突然又縮了回來,她的外婆不知道原因,於是鼓勵她,讓她把水龍頭打開。可是小女孩卻不肯這樣做,原因是她的保姆不喜歡。她的外婆便說:“不要緊,外婆同意你把它打開,去吧,打開它。”小女孩聽到外婆這麽說,臉上露出了微笑,她真的很想看到噴泉噴水,於是又向水龍頭伸出了手。可是最終,她還是把手縮了回來。雖然她的保姆並不在現場,而且她也得到了外婆的允許,但是保姆的禁令對她而言要比外婆的鼓勵更加有力。

    還有一個很相似的例子。一個7歲左右的男孩坐在椅子上,這時,他突然被遠處的什麽東西吸引住了,於是站起來準備向前走。可是他剛剛邁出兩步就停了下來,然後回到座位上。看得出他非常想接近那個東西,可是另一種力量卻令他動彈不得。看到他臉上流露出兩難的神情,我不禁猜測,究竟是什麽力量在控製著他,不許他邁出步子呢?但是我猜不到,別人也不可能猜到,因為就連這個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這股力量是從哪裏來的。

    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喜愛

    我們可以把孩子對暗示的敏感性理解為一種內在敏感性的表現。這種內在的敏感性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幫助,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對周圍環境的喜愛”。孩子樂於觀察,容易被成年人的行為吸引,並進一步對成年人的行為進行模仿。所以我們說,成年人對孩子的行為養成負一定的責任。成年人應該用正確的方式鼓舞孩子行動,並使孩子在觀察中學會引導自己的行為。成年人要想正確地引導孩子,在行動的時候就一定要保持平靜,動作一定要緩慢,這樣孩子才能夠通過觀察了解到這些行動的所有細節。如果成年人在做所有事情的時候都隻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節奏做,那麽孩子就得不到正確的鼓勵和教導。這樣的“教導”隻是一種對孩子的暗示,並會使孩子的人格被成年人的人格所代替。

    很多東西都能對孩子產生暗示,即使隻是一些普通的感官對象,隻要它們能夠對感官產生吸引力,它們就能對孩子產生暗示。有一部短片記錄了萊文教授的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清晰的說明。萊文教授的實驗目的是,通過對我們學校裏有缺陷的孩子和沒有缺陷的孩子在行為上的不同表現,將這兩種孩子區分開來。參加實驗的兩組孩子年齡相仿,生活背景也相似。我們為他們設置的環境是一樣的,一間大教室,教室中央擺放著一張大桌子,桌子上放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中包括一些我們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感官教具。

    短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一組孩子走進了屋子。這些孩子看起來十分活潑,他們對桌子上的所有東西都很有興趣。從他們微笑的臉上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為能擁有這麽多的東西感到高興。這些孩子分別拿起桌子上的東西進行擺弄,擺弄了一會兒,他們就把手裏的東西放下,然後拿起旁邊的另一樣東西繼續擺弄。他們不知疲憊地重複著這樣的行為,直到所有的東西都被他們擺弄過了一遍後,短片的上半部分結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