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具體事例來解釋這一經濟現象。比如有個人一般一頓飯吃一碗米飯正好,現在大米的價格是每公斤4元。某年風調雨順,水稻豐收了,降成了每公斤2元,這個人不會因為大米價格低就要多吃一碗。當然,也不排除可能少數人因為經濟原因一直吃不飽,現在大米價格低了可以多吃點填飽肚子,但即使哪怕大米是白送的,也不會由一碗米飯增加到要把自己吃撐直到難受為止(我們前麵經濟學常識介紹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農戶來說,這部分增加的飯量帶來的收入增加與整體價格下降帶來的收入減少比較起來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最終賣大米的農戶收入減少。同理,即使大米價格很高,每個人也要保證生存,一個基本的飯量填飽肚子才能幹其他事情,所以,如果是災害年糧食價格就會瘋長。

    讓我們再看幾個事例:

    2011年網上有一個因蘿卜而出名的農民,大家稱呼他為“蘿卜哥”。他種了4公頃的蘿卜,由於風調雨順蘿卜獲得大豐收,本來挺高興,結果後來發現全國的蘿卜都取得了大豐收,收購商給出的價格每公斤僅兩三分錢。他一直在為找銷路發愁,後來經過一番合計幹脆不再賣這些蘿卜了,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決定——免費贈送。就這樣,價值5萬元錢的蘿卜沒了,可是“蘿卜哥”說如果把它從地裏弄出去運到市場上,連上人工費、運輸費等會賠得更多,贈送蘿卜實在是無奈之舉。

    同樣,某省許多地區的大白菜大獲豐收,菜農本應喜上眉梢,可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幾位菜農在對著低價滯銷的大白菜愁眉苦臉。當年大白菜上市特別多,價格一直維持在每公斤1角6分錢左右。省農業廳農村工作處的有關人員說,按照現在的價格來算,菜農基本上是白忙活了一年,甚至有的菜農得賠錢。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一樣的道理,蘿卜、白菜都是基本的農產品。這類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也就是需求對價格的反應不靈敏,不會因為價格上升而大量減少需求,也不會因價格下降而增加需求,所以,在豐收年時,人們的需求並不會大量增加,造成供過於求,農產品價格下降。類似蘿卜、白菜一類的農產品耐儲藏而且比較便宜,因而在人們生活水平剛剛解決溫飽的時候屬於“過冬菜”,每年冬季人們都會儲存很多以應對缺菜的冬季。但是,近幾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技術如大棚的推廣,尤其是營養均衡觀念的普及,許多人冬天餐桌上對食物品種的要求豐富多樣,已不像往年要大量儲存“過冬菜”。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蘿卜、白菜盡管便宜到類似白送的地步,人們的購買熱情卻沒有被激發出來,最終導致菜農發出了深深的歎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