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路徑依賴;習慣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許多人都會產生疑惑:鐵軌上跑的“嗚嗚”叫的動力火車和馬屁股有什麽關係呢?下麵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都坐過或者見過火車,知道火車行駛需要鐵軌。很多人對鐵軌的寬度究竟是多少並不在意。可是,偏偏有幾個人對此產生了好奇,他們發現全世界鐵軌的寬度都是1.435米。於是,他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麽軌道還有零有整,不是1.5米或者1米的整數倍,就算當時計量單位還未實現全球統一,那為什麽不是整數倍呢?那樣對於生產、鋪路不是更方便嗎?對於他們提出的這個疑問大部分人都不以為然,認為他們是“沒事找事”。可是這幾個人就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後,事實的真相浮出了水麵。

    原來這個奇怪的標準是英國鐵路的標準。英國的鐵路最初是由造有軌電車的人設計的,有軌電車的軌道寬度也是這個標準;最初製造有軌電車的人是造馬車的,馬車的輪距就是這個標準;馬車輪距是根據英國鋪設的道路寬度設計的,英國當時的許多道路都是當初羅馬人為其軍隊鋪設的,英國道路的標準因此是按照羅馬戰車的標準設計的,羅馬戰車的寬度正是牽引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至此,1.435米的鐵軌寬度終於有了合理的解釋。

    由此可見,有許多行為一旦被大部分人接受,便成為一種有形或無形的標準,很少有人再去想它的適應性與合理性。

    經濟學上對這類現象稱為“路徑依賴”。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由於他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製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經濟、社會製度變遷和變革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現象。“路徑依賴”好比物理學中的“慣性”,就像疾駛的汽車一下子停不住,總要繼續向前行駛一段距離,製度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種機製使製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一旦產生了“路徑依賴”,就會導致自己的思想、行為習慣沿著既定的方向不斷得以自我強化。過去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社會環境、曆史條件以及我們自身的個人狀態都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沿著既定的路徑、堅持原有的軌跡、遵循一直的慣性,我們的生活可能進入良性循環,不斷優化;但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繼續錯誤,甚至被“鎖定”(lock-in)在無效或低效的狀態,最終陷入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如一些人對目前的工作現狀並不滿意,卻不試圖做出改變,這就是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進入“路徑依賴”而懶得改變或是難以改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