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出了門一溜煙跑回住處,把那些死士召集到一塊囑咐道:\"劉健一家已中了我的道兒,日落之時,便可動手。出手要幹淨利落。\"日落之時,劉增帶著采買回來的肉菜進了家門,一時廚房,隻見廚娘歪著身子坐在灶前呼呼大睡,喊了幾聲,也沒有人應聲,急急又走到正廳,正與一老家人碰了個滿懷。

    \"家裏的人呢?\"\"都睡著了。\"劉增又急急地入屋察看,見女婢男仆東倒西歪,有坐有躺,睡了一地,心知道不好,便詳細詢問那老家人。老家人說:\"家裏人吃了郎中給的藥,過了約有一個時辰,便都打開哈欠。\"\"什麽藥?\"\"郎中說是防瘟症的藥。\"\"不好,定是有人設下了圈套。\"劉增叫道,急忙出門插好街門,令老家人守在屋門口,自己站在院子中間,靜靜地侯著。心裏急得火燒燒燎,卻無計可施,正在此時,聽得有人推街門,一會兒,院牆上便探出一個人頭。劉增早已持弓在手,看到那個黑影露出頭,嗖的一箭射過去。隻聽得哎呀一聲。有人說道:\"誰說都睡著了,這不人家都準備好了。\"王高心想:\"即便是有個把沒喝那蒙汗藥的,卻也難敵這五頭野獸。\"便說道:\"隻個把小兒便把你們嚇住了,給我上!\"隻見四條黑影跳入院中,那老家人急忙抄起一根木棍,躲在門後,身子卻象篩糠一樣抖個不住。兩個黑影直奔屋裏而來,老家人鬥著膽,狠命地砸下一棍,正好撲在那黑影的背上,隻聽一個聲音叫道:\"好小子,敢打你爺。\"回身一刀,便把那老家人破腸開肚。兩個人東一刀西一劍,把那些酣睡的男男女女全送進了閻王殿。又直奔內室,手起刀落,斷送了劉健與劉夫人的兩條性命。回身出屋,又奔廂房而去。

    劉增被兩個黑衣人纏住手腳,眼睜睜地看著賊人進了屋,卻脫不開身,一走神,臂上就挨了一刀。強手相對,絲毫不能分神。劉增雖是刀槍劍戟樣樣精通,但是對江湖上的刀槍路數卻一點也不摸底,隻有紮緊下盤,以靜製動。好容易找到一個機會,刀架在那用棍的棍子上,順勢一抹,便砍他的手,另一個使劍的,從左邊偷偷侵上來,從下而上撩過來一劍,劉增急忙收招,側身避過劍鋒,衣服已被切開一個尺長的大口子。

    這邊正鬥著,牆外麵,王高卻被三人製住。那三人正是楊塵一行。楊塵一行日落之時才到巨鹿,正四處尋找住處,發現了蹲在牆根黑影之中的王高。刀在月光下閃著寒光架在王高的頸子上,這小子害人不眨眼,此時卻嚇得尿了一褲子。楊塵聽他說話京腔,便喝問原由。那王高那敢隱瞞,把劉瑾要害劉健一家的事全說了出來。楊塵一聽,把刀一收,順手在王高身上點了幾下,王高癱倒在地。三人人騰身而起,急入院內。

    劉增一人對付兩個人,眼見難以支撐,又看到三條黑影跳了進來,心想:\"此命休矣。\"頓時勇氣倍增,刀掄得如飛,一副拚命的架式。卻見那三人奔過來,刀劍向黑衣人劈刺。那兩個黑衣人哪有再向劉增施殺手的機會。劉增也顧不上多問,想起躥入正屋的兩個殺手,提刀急奔正屋,隻覺得腳下滑膩,差點摔了個跟頭。抬眼一看,屋內東倒西歪全是死人,地上滿是鮮血。急入內室,見養父母雙雙死去。心中一陣巨痛,身子一歪,倒在地上。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劉增覺得一股強烈的血腥氣撲鼻而來,悠悠地醒過來。隻見一紅臉漢子半抱著他,他一個激淩,跳起身來,持刀在手,說道:\"你們是什麽人?\"\"我們是寧王爺派來保護劉大人的,沒想到劉瑾會下這樣的毒手。\"那紅臉漢子說。

    劉增此時又想起弟弟妹妹們,持刀急奔廂房而去,卻被塵攔住了:\"不用去了,太遲了。\"\"是誰,是誰下這樣的毒手?\"劉增對天長嚎。

    楊塵把王高推到劉增麵前說:\"你問他吧。\"劉增一看,這不是自己請的郎中嗎?心中便明白了幾分,拔刀便向他砍去。王高連滾帶爬躲到楊塵身後,緊緊抱著他的腿,\"大爺救命,大爺救命。這不是我的主意,全是劉瑾設下的圈套。他本欲以劉老爺抗旨不送女兒進宮之罪,殺他們全家。此計不成,又讓小人帶著殺手追至此地殺他。小人有罪,但這全是劉瑾的主意。\"王高磕頭如搗蒜,乞求饒命。楊塵一腳把他踢開說道:\"兄弟這個人由你處理。\"次日,劉增埋了養父母一家,在墳前殺了王高,發誓為養父母報仇,隨楊塵赴南昌而去。

    劉瑾在宮中隻等那王高的消息,眼見著快一個月了,也沒有消息傳來。一日清晨,剛剛起床,掌管東廠的丘聚便來求見。

    \"劉公公,昨天晚上,手下在宮門口發現一具屍體,上麵還有一書,請公公過目。\"劉瑾接過那張紙一看,隻見上麵寫著:\"瑾賊,有來無往非君子。今送上死狗一隻,他日必當首刃瑾賊以慰忠魂。\"劉瑾手中攥著那張紙,竟嘿嘿地冷笑起,\"報信的來了,劉健已經見閻王去了。\"這話把丘聚說糊塗了,他原以為此事必然激怒劉瑾,沒想到他反而樂了。

    \"你是有眼無珠。'忠魂',好一個'忠魂',已經成了死鬼,還要戴一頂高帽子,沒有用了。丘聚,這個賭,我贏了。\"\"劉公公高明。在下今日晚上便設宴為您祝賀。那王高的屍體--\"\"悄悄埋掉封鎖消息。\"劉瑾把那張紙點燃,燒盡,丟在地上。

    \"知道了。\"丘聚剛走,便有內官徐進忠前來求見。徐進忠在宮中專掌記錄皇上召幸女人之事。其內容有上幸宿所,所幸宮媛,年、月、日等內容,以備稽查。自從武宗登基,徐進忠也有過幾天好日子。十五歲的皇帝即位,第二年改元行大婚禮,冊立皇後,並冊封沈氏為賢妃,封吳氏為德妃。剛行大婚禮不久那段時日,皇上對皇後和妃子也還熱心,沒過多久,便把她們象穿過的衣服一樣丟到一邊,遍遊宮中,走到哪兒便吃到哪兒睡在哪兒,有時甚至出了皇宮,到妓院鬼混,中宮和東西兩宮,一月之內,也不過去看個一兩次,應付一下。皇帝如此行經,卻苦了那些內官,整日追逐皇帝的宿處,就象捉迷藏一樣。厚厚的一本冊子,隻記了幾頁,再也記不下去。徐進忠怕怪罪下來,擔當不起,不得已才來求見劉瑾。

    \"劉公公可要替小人擔待些事。奴才日日追尋皇上,卻隻記了這幾筆。一旦皇嗣有所遺漏,奴才實在擔待不起。\"引皇上遊樂,本是劉瑾的主意,眼下見徐進忠誠慌誠恐的樣子,心中發笑。武宗皇帝親近過多少女人?連劉瑾也沒記清,更何況徐進忠。記或不記,對劉瑾來說,均屬小事。關鍵的是要讓皇上專心遊樂,不思政事,這文書房內官也確實有些礙手礙腳。廢掉內官?這事,劉瑾不能決定,而且此事與皇嗣有關,弄不好,會招惹麻煩。不如讓徐進忠自己去碰碰釘子。想到此,劉瑾笑道:\"此等大事,誰堪擔待,不若讓我先替你求求皇上,讓你跟在他身邊,這樣,什麽事不也就逃不開你的眼了嗎?\"\"謝劉公公。\"那徐進忠滿心歡喜而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