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意大利文出版到現在,我們在積累的經驗中發現,雖然我們的班級裏有40個甚至50個小孩子,但是相比於一般學校來說,這個班級卻更加有紀律性。出於這一原因,我想要分析一下我們學校所獲得的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紀律。我想美國的讀者會對這一分析感興趣。

    任何人在參觀過一所井然有序的學校後,都會對這個學校裏的孩子們表現出的自覺的紀律性產生深刻印象。以建立在羅馬的由我的學生安娜·馬切洛尼負責的“兒童之家”為例,這個班裏一共有40個3~7歲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能專心致誌地從事自己的工作:有的孩子在進行一項感覺練習;有的孩子在做算術題;有的孩子在擺弄字母;有的孩子在畫畫;有的孩子在把我們的木頭框架上的扣子一個個係好,然後再一個個解開;有的孩子在打掃教室;有的孩子坐在地毯上,有的孩子則坐在桌子旁邊;有的孩子小心地踮著腳在教室裏走來走去,隻是偶爾會發出一點聲音;有的孩子會高興地喊叫,呼喚老師來看自己的工作成果。但是無論他們在做什麽,他們都遵循著一條準則,那就是不幹擾其他孩子的工作,隻做自己的事情。

    老師安靜地走到呼喚自己的孩子身邊,在她行走的過程中,她不會發出任何聲音,不需要她的人根本不會注意到她的存在,而需要她的人卻能感覺她時刻在自己身邊。有時,時間就在這樣的安靜中一點一點流逝,幾個小時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一些參觀者稱這些孩子們為“小大人”,或是“正在沉思的法官”。

    所有的孩子都沉浸在對工作的巨大興趣中,所以他們不會就任何物品的所有權而發生爭吵。如果哪個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項練習,其他孩子都會對他投以羨慕和佩服的眼光。其他的孩子不但不會忌妒這個孩子,還會和這個孩子一樣感到高興。所有的孩子都很滿足於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他們不會忌妒任何人。這種情形就像3歲的孩子可以在7歲的孩子身邊安靜地工作,而不會去忌妒7歲孩子的身高一樣,一切都在安靜而平和的氛圍中進行著。

    如果老師希望把所有孩子集合起來,然後讓他們一起去做什麽事情,比如讓他們停止正在進行的感興趣的工作的話,她也不需要大聲命令孩子,她隻要用一種很低的腔調說話,或者做一個手勢,孩子們就都能夠注意到了。老師開口說話或做出手勢後,孩子們都會望著她,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急切的目光,想知道老師接下來會下達什麽樣的指令。有許多參觀者看到,老師並沒有用口頭語言表達出對孩子的要求,而是把這些話寫在了黑板上,可是孩子們卻非常樂意遵守老師的指令,沒有任何人反抗或無視。不僅僅是老師,就連那些要求孩子們做什麽的人在看到這樣的景象後都感到震驚。他們從來沒有想象過,孩子們竟然會如此注重細節,並高興地服從指令。一些參觀者希望聽到正在畫畫的孩子的歌聲,於是這個孩子就會暫時停止畫畫,為參觀者演唱一首歌曲。等到他唱完歌,他就會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繼續畫自己沒有畫完的畫。不過有時,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並不會馬上按照參觀者的要求去做,而是會先把自己正在進行的事做完,然後才會服從參觀者的命令。

    我在對那些參加我課程的老師進行考試的時候,注意到了這種紀律產生了一個非常令人吃驚的結果。我對老師們進行的是一種實踐性的考試,她們需要根據自己抽到的簽,選擇相應的孩子,然後讓這些孩子按照他們的指揮完成一項給定的練習。孩子們可以在等待老師叫自己名字的時候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由於我對老師們進行的考試,孩子們的工作往往會被中斷,但是隻要考試結束,孩子們就可以立刻回去做自己的工作。有的孩子會讓我們看他在間歇時畫的畫。芝加哥的喬治女士曾多次碰到過這樣的場麵,而在建立了巴黎第一所“兒童之家”的普約爾夫人則被孩子們的耐心、堅持和無窮和和藹親切所打動了。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這些孩子一定受到了壓抑,所以他們才會無條件地聽從老師和參觀者的命令,但是隻要你看一看這些孩子的眼睛,你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在這些孩子的眼中,你看不見膽小和怯懦,隻能看見明亮和誠懇。這些孩子幸福而自由,他們對來訪客人非常尊重,並熱情地響應客人們的邀請。他們非常樂於滿足客人希望看到他們的作品的願望。所有的這些事情讓我們感覺到,孩子就是這裏的主人。孩子們會圍在老師身邊,抱住老師的膝蓋,讓老師彎下腰,然後親吻老師的臉頰,他們用這種熱情向所有人表明,他們幼小的心靈正在自由而不受拘束地生長。

    任何一個人隻要見過這些孩子擺放餐桌的情景,就一定會感到非常吃驚。一個4歲大的孩子能夠把刀、叉和調羹端到桌前,然後把它們分別擺放整齊。然後,他會拿來5個餐盤和玻璃杯,分別擺放在每一名客人的麵前。最後,他會端上盛滿熱湯的湯盤,小心地放在桌子上。在做這一係列事情的過程中,這個孩子不會犯一個錯誤,既不會打碎一個玻璃杯,也不會弄灑一滴湯。當客人們在用餐時,這個孩子會靜靜地站在一旁,如果有人盤中的湯喝完了,他會馬上走到桌前為客人添湯,如果有人想要下一道菜,他就會馬上把湯盤收走。所有客人都在進餐的過程中感到非常愉快。

    一般情況下,人們隻要一想到4歲的孩子,腦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麵:這些孩子喜歡大喊大叫,凡是被他們碰過的東西都會破損,這些孩子整天都要人伺候。正是因為人們對4歲的孩子有這樣的印象,所以當他們看到我們學校的4歲孩子能夠熟練地擺放餐具、收拾餐桌時,他們都會深深地被打動。很明顯,這是來自於潛藏在人類靈魂深處能量的發展。我經常看到一些參觀者在觀摩這些孩子進餐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但是,這種紀律並不是在命令中形成的,說教也不能讓孩子們擁有如此自覺的紀律性,簡單地說,就是所有的普遍認為的紀律措施都不能讓孩子養成這種紀律。這些孩子不但能夠做出有條理的行為,而且能夠深化和拓展生活。事實上,這種紀律的形成完全歸功於孩子們進行了艱苦地練習,這份成果和老師無關,它是依靠每個孩子的內部世界中所發生的奇跡才得以實現的。

    訓誡和勸告並不能實現紀律。雖然人們在剛剛開始使用這兩種方式時會看到一定的成果,可是這種紀律一旦遇到現實,就會立即成為泡影。

    隻有工作才能為真正的紀律提供一線光明。當孩子在某一特定時刻對一件工作非常投入時,我們可以從他的麵部表情、注意力和對同樣練習的堅持中看出來。這樣,孩子就邁出了指向紀律的第一步。無論孩子正在做的練習是什麽,無論他進行的是感覺練習、係扣子或鞋帶練習,或是洗盤子練習,他們都表現出了很強的紀律性。

    而我們也可以對孩子施加一些影響,比如讓孩子重複接受“有關安靜的課程”,以便讓這種現象持續更久的時間。靜止不動,集中注意力去聽遠處傳來的低聲呼喚,然後認真協調好動作,在起身時不碰身邊的桌椅,踮起腳穿過教室——這一係列的動作對孩子個性、運動神經力量和心智的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孩子們一旦形成這種工作習慣,我們就必須嚴格監督他們,並讓他們按照經驗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我們必須在建立良好紀律的努力過程中嚴格應用方法原則。紀律並不能通過說教而實現,沒有人是在聽他人說教的過程中學會自律的。我們需要用一係列的動作為紀律做準備,就像我們采用一種真正的教學方法一樣。人們通常是通過間接手段來實現紀律的,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指出錯誤並且改正,而是要借助自覺工作的力量讓它得到發展。我們不能隨意進行這種工作,我們需要非常精確地做這項工作。這種工作必須出於人類的本能渴望,必須存在人類潛在的自然傾向指向,必須能夠讓個人一步一步地前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