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實際應用這些方法時,應該讓孩子了解練習的次序以及各種不同練習係列,這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我們需要把這些練習依次呈現給孩子們。

    我在本書的第一版中清楚地列出了每一種練習應該如何進行。但是我們會在“兒童之家”裏同時開展各種不同的練習。從整體上來講,不同的教學材料所擁有的級別也不一樣,它們需要分別使用在和本身級別相符的教學活動中。我在本書的第一版中列舉過一些實踐經驗,並用在其中對這些級別下了明確的定義。

    進行練習和使用教學材料時應該注意的順序和級別

    第一階段

    我們應該在孩子剛來到學校時對他們進行如下練習:

    1. 讓孩子們不出聲音地移動座椅。(這項練習是他們每天生活中都要做的。)

    2. 讓孩子練習係鞋帶、扣扣子、掛衣服等。

    3. 讓孩子進行圓柱體練習(即感覺練習)。

    在這項練習中,最有用的是圓柱體練習或固體木塊練習。孩子們在練習中第一次學會了集中注意力,第一次學會了比較、選擇和判斷。所以,他們的智力得到了鍛煉。

    用圓柱體進行的練習可以根據其困難的程度分為以下三種:高度相同直徑遞減的圓柱體;直徑相同高度遞減的圓柱體和高度和直徑都遞減的圓柱體。

    第二階段

    1. 實際生活練習。這一階段的實際生活練習包括讓孩子不發出聲音地站起和坐下,筆直地走路,等等。

    2. 感覺練習。在這一階段,我們會對孩子進行有關尺寸的教學,即讓他們認識物體的高低、大小等。我們在進行尺寸教學時使用了木棒、棱柱體或者立方體作為教具。我們讓孩子們進行這項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認識尺寸,這和我們讓他們進行圓柱體練習的目的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進行的。我們在這一階段中使用了一些比較大的教具,這些教具之間的差異也更加明顯。在之前的練習裏,孩子隻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如坐在座位上用手擺弄一些體積很小的物體。但是在這項新練習裏,孩子們隻能用眼睛看出這些教具之間的差異,並發現錯誤。孩子們如果想要完成動作,就需要做更複雜、更困難以及肌肉上的努力。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通過從桌子到地毯上,站起來,跪下,搬運重物體等動作來實現這一努力。

    我們發現,孩子在這一練習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分不清體積最大的兩件物體。雖然他們已經學會如何把其他物體放到相對應的位置上,但是他們卻意識不到這兩個最大的物體之間存在什麽差別。事實上,所有的物體都是按照規律變化的,然而當物體的體積增大到一定程度後,這種差異就變得不那麽明顯了。比如說,我們把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變成一個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體,那麽我們很能容易就能看見兩者之間的差距,因為後者的邊長是前者的2倍。而如果我們把一個邊長為9厘米的正方體變為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那麽我們就很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因為後者邊長隻比前者邊長多了十分之一。

    從理論上來講,我們在讓孩子進行這種練習時,應該讓他們從識別最小的物體開始。是的,我們可以利用教具的尺寸和長度做到這一點,但是我們卻不能在使用立方體進行教學時這樣做。我們必須讓孩子用這些立方體搭一個塔,並用最大的立方體做塔底。

    孩子們立刻對這個塔產生了興趣,並紛紛開始搭建自己的塔。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年齡非常小的孩子總是拿第二大的立方體作為塔底,然後把最大的立方體放在第二大的立方體的上麵。可是,這些孩子會在重複練習中自覺糾正這個錯誤,並且一旦糾正後就不會再犯。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的視覺在接受過訓練後已經能夠感受到兩個物體之間的差別了,即使這個差別很微小,他們也能感受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