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中,我們討論了兒童一歲半這一時期。我們對這個年齡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它可能會是教育將麵臨的轉折點。在這個時期,兒童的上、下肢的協調準備工作已經做好。隨著即將迎接2歲這個“語言爆炸”期的來臨,兒童的個性也將發展起來,同時他們將正式進入完全發展時期。在2歲前的這一階段,兒童已經開始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努力著。一歲半,可說就是一個具有建設性和不懈努力的時期。

    當兒童發展到這個階段時,我們一定不能將這種生命的自然規律打亂了。我們通過自然清楚地知道了這個時期,就是不斷努力的時期,我們一定要做好幫助這種努力的準備。這種說法並沒有進行細分,有人認為,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模仿周圍人。這種觀點早就存在了,因為我們都常說兒童模仿成年人這樣的話。這顯然不是一種深入透徹的解釋。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在模仿行為前先進行理解。此前我們都認為,為了能讓兒童更好地模仿,成年人一定要采取正常方式來行事。這就是成年人的責任。我們一再強調成年人,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並要求成年人樹立好榜樣,我們自然而然地都會這樣想。作為榜樣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這就要求母親也必須做到盡善盡美。不過,大自然的推理卻不是這樣的,這種推理與成年人是否完美無關。重要的是兒童在進行模仿之前,會先通過自己的種種努力做好準備。這是一個對每個人都適用的原理。兒童隻不過是在成年人這個榜樣身上找到了模仿的目標與動力罷了,從中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事實上,隻要兒童開始模仿,他們就會更好、更準確地做到榜樣所做的事,而且一定會超越這些榜樣。就一些行為來說,這個觀點很明顯地擺在我們麵前。比如,一個兒童的理想是成為鋼琴家,那他就不能隻停留在會彈的程度,他還必須不斷地練習,對自己的手指技巧加以提高。我們提高他的彈奏水平的方法,通常都是讓他們進行這種單純的模仿。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講一些關於英雄和聖人的故事給兒童聽,然後想象他們在某一天會成為這樣的人。要知道,沒有深入做好這種心理準備,這就隻能是夢想。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模仿變成偉人。榜樣是一股點燃兒童希望,並激發他們的興趣的力量,兒童對模仿的渴望會讓他們產生學習的動力,不過,他們隻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就教育來說,模仿要進行準備。在剛開始時,兒童所做的努力是為了讓他們擁有模仿的能力,那並不是模仿,這就證明間接的準備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僅從大自然那裏獲得了模仿的能力,而且還獲得了改變自己,讓自己一步步貼近榜樣的能力。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假如真想幫助兒童完成這個目標,就一定要清楚給兒童提供幫助的程度應該有多大。

    我們隻要觀察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就能發現,他們會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做出努力。可能在我們看來,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非常好笑,但那又有什麽呢?在他們內心需求的敦促下,他們一定會完成這件事。一旦他們的行為別人打斷的話,一定會導致他們的性格發生轉變,於是在麵對很多事情時,他們會很盲目,而且會失去興趣。讓兒童做完這些事情尤為重要,這是我們的觀點。要明確兒童的間接準備工作很重要這一點,因為他們所做的這些都是準備的表現形式,包括我們的生命都是為將來所做的間接準備。如果觀察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就會發現,當他們處於這一階段時幾乎沒有受到過打擾。要有恒心地做一件事情,這就是一種精神方麵的準備。不論兒童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有多麽愚蠢可笑或有多麽聰明,甚至他們的行為違背了我們的意願(當然,我們這種意願的前提是不傷害孩子),我們都必須允許兒童完成他們的行為。對此我們不能強加幹涉,因為從兒童的心理需求方麵來說,他們應該經常將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做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