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這個原本不存在的生物是怎樣出現並最終成為了具有思想的男人或女人的呢?這樣的事實一直困惑著曆朝曆代的思想家們。

    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他們身上形成了各種神奇而複雜的器官,這個問題也讓人疑惑不解。人類用來說話的舌頭、用以觀察研究世界的眼睛、大腦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都是由什麽組成的呢?在18世紀,那時候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們都持有這樣觀點,他們認為,在人身上諸如器官等所有東西是早就形成的。他們通過想象認為,肯定有一個微縮的小人存在於人類的細胞中。在這些科學家和思想家們看來,這個存在於人細胞中的小人雖然小到用肉眼無法觀察到,但他們堅持認為小人肯定存在,而且會逐漸長大。這種觀點不僅隻針對人而言,它同樣適用於所有哺乳動物身上。不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又分成了兩個派別:一方堅持精子論,一方堅持卵子論。在這兩種觀點中,一方認為人身上的小人存在於男性的生殖細胞中,另一方認為小人存在於女性的生殖細胞中。在當時,有關於人類的討論話題大都集中在這個爭論上。

    後來,一個名為G.F.伍爾夫的藥師為了弄清楚在人形成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於是他用當時剛發明出來的顯微鏡親自進行了觀察。通過觀察雞的受精卵細胞,伍爾夫得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結論:經過受精卵細胞形成的雞蛋裏並沒有小雞存在,小雞需要經曆一個過程之後才會慢慢形成的。他這樣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整個過程:起初隻有一個生殖細胞,這個細胞接下來就分成了兩個,後來又由兩個分成了四個,如此經過不斷分解的過程後,最終形成了小雞。

    伍爾夫得出的結論激怒了那些堅持原有觀點的學者們,他們憤怒地對伍爾夫發起了各種抨擊:無知!異類!膽大!對宗教的褻瀆!經過觀察得出的結論受到人們的責難,伍爾夫隻得逃亡到國外.最終,這個胚胎學的創始人在被迫流亡海外的過程中客死他鄉。

    在此後的50年內,雖然顯微鏡的使用得到普及,但仍然沒有人敢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研究以驗證這個秘密。繼伍爾夫這位遠遠走在前麵的先驅者之後,一位大膽的科學家重複了伍爾夫曾做過的實驗,這位名為K.E.範·拜爾的科學家也證實了伍爾夫的結論。直到這時,這個事實才被所有人接受,也從這時候起,胚胎學這門十分有趣的科學新分支誕生了。

    毋庸置疑,胚胎學是一門非常神奇的科學。這門科學與研究成年個體器官的解剖學不同,它與研究器官功能的生理學也不一樣,更不同於研究疾病的病理學,胚胎學這門科學研究的是生命成長和生命從無到有的過程。

    包括人這個最神奇的動物和哺乳動物在內,所有動物的形成,如同原始細胞一樣都是從單一的細胞發展來的,甚至沒有任何區別。這個過程之所以神奇,正是因為發展成動物的細胞都非常小。就拿男人的生殖細胞來說,它的長度還不到十分之一毫米。以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細胞之小,如果你將一支鉛筆削得特別尖銳,然後點出一個點並緊挨這點點出十個點,這十個點總共的長度差不多有1毫米。那我們可以想一下,其十分之一的距離會有多長呢?足見,一個最終發展成人的細胞起初有多麽小。最初的這個細胞與人的身體是分開成長的,在它的外麵,有一層將它與承載它的人體分隔開來的囊,這層囊對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

    胚胎學的發現不僅適用於人類身上,它也適用於其他所有動物。這個生殖細胞從小到大,都處於與母體分開的狀態,並且由它自己完成了成長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想象空間被無限放大了,不論是亞曆山大或拿破侖,還是莎士比亞或者甘地,世上所有的偉人們和他們的同胞一樣,也都是從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細胞發展而來的。

    用具有更強功能的顯微鏡來觀察這個生殖細胞,我們就能發現,它是由一部分血球組成的。這些血球被我們稱為“染色體”,因為它們很容易被化學物質染色。在不同物種的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是不同的,不過同一物種的染色體數量卻是固定的,比如人的染色體數量的46個,其他物種則有13個到15個不等數量的染色體。染色體,被認為是承載物種遺傳特征的工具。近段時間,通過用功能更強、體積超大的顯微鏡進行觀察,科學家發現每個染色體就是一個小盒子,在盒子裏裝有一條鏈,大概每條鏈包含有100個小顆粒,其實這些顆粒就是基因。當打開染色體這個小盒子之後,這些基因被釋放到細胞裏,於是這個細胞就成為大約裝有了4000個基因的倉庫。絕大多數觀點都認為,基因是一些特定遺傳信息的載體,例如它承載了鼻子的形狀、頭發的顏色等信息,也就是說,所謂“基因”就是一個含有傳宗接代之意的詞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