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的一生,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說它複雜,是因為人一生中要經曆許多事情,產生許多感情;說它簡單,是因為若是想要概括一個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四字便足矣。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的疼痛,老的哀傷,病的愁苦,死的悲慟,都是每一個人一生中必須經曆的。

    出生,是一件很痛的事。我們要告別熟悉的柔軟和溫暖,告別熟悉的安全感,告別熟悉的安靜,在劇烈的搖晃和擠壓中進入一個新的環境。

    衰老,是一件很哀傷的事。我們的身體失去了活力,我們的步履變得蹣跚,我們不能再無所顧忌地瘋狂,不能再順利地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甚至連一件小事都要依靠別人的幫助。

    生病,是一件很愁苦的事情。疾病讓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進食或行動,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虛弱,甚至無法行動,隻能躺在床上,任由時間一點一點從我們身邊流逝。

    死亡,是一件很悲慟的事情。我們將再也看不見這個世界裏的景象,再也聽不見這個世界裏的聲音,再也碰不到這個世界裏的一切,我們將告別這個世界,並且再也不會回來。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哀怨歎息並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反而會加速後三者的進程。一個人若是整日擔心自己會衰老,隻會使衰老加速;若是一生病就鬱鬱寡歡,不但容易加重已有的病情,還容易引發其他的疾病;若是終日害怕發生意外而整日擔驚受怕過度緊張,反而更容易發生意外。

    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逃得過生老病死,即使是偉大的人,聰慧的人,聖賢的人也無一幸免。若是懼怕,生活就會變得沉重;若是坦然,生活就會變得美好。

    (二)

    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三過門前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

    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此詩名為《過永樂文長老已卒》,是蘇軾為文長老所作。文長老是位蜀僧,與蘇軾既是同鄉,又是文友。之前,蘇軾與他見麵不過兩次,卻由此心生掛念。

    第一次相見是在1072年末,當時,蘇軾因事途經永樂鄉,在報本禪院遊覽時遇到了文長老,他得知文長老與他同鄉,倍感親切,便作詩一首送與文長老,表達了對文長老得道忘言,生活安閑的羨慕,同時感歎了自己已經無心理會政事,隻願賞賞山水,過過清悠日子的心情。

    次年11月,蘇軾再次路過永樂,去報本禪院拜訪時,文長老已臥病退院,無法繼續開堂講道。蘇軾見狀,又贈詩一首,表達了二人之間友情深厚,並說文長老雖不能繼續傳授佛家道義,卻更受人尊敬。

    又一年過去,蘇軾返回杭州途中又經過報本禪院,想要再次拜訪好友,卻聽到了文長老已圓寂的消息。一時間,他的心中非常感傷,於是以一首充滿佛家禪理的詩詞悼念好友,全詩充滿惋惜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