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繁華世界,市井喧鬧,人語嘈雜。奔波於其中,久了,便會被一些浮華所吸引,所牽掛,於是忘記了最初的心願,忘記了最初的自己。

    名和利,像是兩隻掛著魚餌的鉤子,一旦被它們鉤住,就難以掙脫;它們又像是泛著金絲銀箔光芒的泥沼,一旦踏入,就會越陷越深,難以脫逃。

    那些被鉤子鉤住的心,漸漸變得扭曲,人們心中那片原本蔚藍的天空被攀比和妒忌塗上了灰黑的顏色。他們開始爭吵不休,為了一些並不那麽重要的東西;甚至不惜為一件小事打得頭破血流。

    那些被泥沼浸泡的心,漸漸變得陰暗,心中善惡的天平開始搖晃,開始傾斜。最後,惡的一端開始下墜,越來越沉,越來越沉……一顆顆希望的泡沫浮出泥沼,破滅,心完全沉入了黑暗。這樣的心會因旁人的一句無意玩笑而感到刺耳,會因旁人的一句刻意炫耀而感到憤恨,會因旁人所擁有而自己不曾擁有的財富而感到忌妒,會因旁人所遺失而自己恰好得到的好處而感到竊喜。

    心中的平靜一點點被吞噬,內心越來越惶恐,越來越不安,像溺水的人一般,狂亂地抓著身邊一切能抓到的東西。有些人以為抓到的東西越多,就越容易擺脫恐懼,卻不知,恰恰是這些東西,將他們帶向了無底的深淵。

    有人說若是名利會害人,遠離便是。可世上又有幾人能做到遠離它們的誘惑,能夠遠離塵世的紛擾,靜下心來,隻關注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寥寥無幾。

    為了眼前的一些人和事患得患失,為了失去的一些身外之物愁眉不展,為了不及他人的一些小處而終日耿耿於懷,卻沒有發現與此同時,身邊美好的一切也正在遠去。

    不要和誘惑比近,而要比遠。離得越遠,越安全。遠離誘惑,心便安了。其實,當你內心感到痛苦愁悶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置入空山,在大自然中細細地體會、聆聽,這時,你將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正如詩人常建在詩中所寫的“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一般。

    (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常建生於唐代的長安,他在開元十五年考中了進士,又在天寶年間升為盱眙尉,然而他的仕途卻一直不順利。經曆了幾次波折後,他決定歸隱,定居在鄂渚的西山。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便是他決心遠離塵囂之時所作的。

    那一年,日益失意的仕途讓常建感到越來越疲倦,於是他決定暫別鬧市,去山水中讓內心的鬱悶得到一些舒緩。他走了許多地方,看過了許多風景,而這些風景卻如走馬燈一般從他的腦中經過,並未留下太多的感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