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都市中生活得久了,一些人開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流浪,便是其中的一種。有些人為了追求一種境界而獨自流浪,有些人為了增長自己的閱曆而背包遠行,有些人為了磨煉自己的意誌而跋山涉水。

    一些人一去不返,將自己徹底放逐到不知名的地域,再也不與前事舊人聯係;一些人回來,向大家講述了他的經曆,聽得人們連聲讚歎;一些人中途放棄,灰溜溜地回到家,重複往日的生活。

    浪跡天涯,在如今看來,是一種灑脫,是一種不羈,是一種自由;也有人把這當成不負責任,當成任性,當成逃避現實。而無論人們的看法如何,還是有不少人在不斷嚐試,這樣做的人,並沒有日漸變少。

    的確,有不少人在流浪的過程中得到的東西,是在都市中永遠得不到的。他們見得多了,視野便開闊了;他們經曆得多了,心胸便寬廣了。一些之前困擾著他們的瑣事,在他們曆經苦難之後再回過頭去看,就顯得那樣微不足道了。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苦苦追求了一生,才發現自己所追求的,卻是原本就該放棄的,自己所忽略的,才是生命中最為寶貴的。經曆過生死的人才會明白,健康有多麽重要;經曆過慘敗的人才會明白,通達有多麽重要。

    當大限之時到來,縱使有再多的不舍,又有何用?想要帶走的永遠不可能帶得走,想要陪伴的人不能繼續陪伴,滿貫錢財也隻能留給後人,更不要說什麽身份和地位。一旦死去,世間的一切便再與你無關了。

    在流浪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的人,不僅現代有,古代也有。雖然在古代,很多流浪是出於無奈,不得不出行,然而最後,他們也同樣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從而放下了那些外在的浮華。馬致遠便是其中一位。

    當他獨自一人流落他鄉,走在西風古道時,想到自己的境遇,一時心起,寫下了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小詩——《天淨沙·秋思》。其中的一字一句,皆勾畫出了浪跡天涯的遊子的悲涼處境和思鄉之情。但其中包含的,卻不僅僅是悲春傷秋之情,不僅僅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還有無限的無奈、鬱悶、傷心、孤寂、悲哀和無助。詩人用一首小詩表達了自己對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歎,也表達了心中對當時現實的不滿和質問。

    (二)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於功名,滿懷抱負,一直期盼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得到朝廷的賞識,平步青雲。當時的蒙古統治者為了鞏固地位,便於統治,打算“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這讓他的心中湧起了無限的希望和熱誠。然而,統治者卻並未普遍實行這一政策,馬致遠的心一次次在幻想中起飛,卻又一次次在失望中跌落。

    馬致遠一生幾乎一直在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未能得誌的不甘之心和窮困潦倒的生活讓他鬱鬱不樂,於是他在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