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會感到痛苦和緊張,不應該讓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然而事實證明,一個人在成長早期經曆一些挫折,對其將來的人生是很有好處的。

    孩子小時候明白了什麽是“挫折”,等他長大之後,便能正確地看待挫折;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在挫折中摸爬滾打,長大之後,他才會在麵臨挫折時鎮定自若,勇於挑戰;孩子從小就有與挫折“較量”的經曆,不管結果如何,這種“較量”都會讓孩子具備更加活躍的思維,更加靈活、敏捷的行動。

    因此,你要正確看待挫折教育的價值,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麵對挫折並戰勝挫折,潛移默化地從各方麵著手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多多鼓勵逆境中的孩子

    當孩子遭遇逆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為此他們會表現得垂頭喪氣,甚至用回避的方式來對待逆境。

    每個媽媽都不希望看到孩子這樣,那麽要想幫助孩子早點從這種糟糕情緒裏走出來,媽媽們就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比如,當孩子不敢登山,害怕高處危險,擔心摔跤時,媽媽們就可鼓勵他說:“媽媽相信,你是個勇敢的男子漢!”“是呀,寶貝,你很了不起的,媽媽覺得,即使摔上一跤,你也不會放棄的,不是嗎?”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便會重拾信心,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便無懼困難,越挫越勇了。

    ☆告訴孩子不要逃避現實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物產生害怕情緒,那麽他就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以後即使遇到比較容易做到的事,也會因為害怕而變得非常困難。這將會導致孩子為了避免失敗而不去嚐試新的事物。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的鼓勵和疏導,告訴孩子不要去計較成敗得失,隻要在過程中努力做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有收獲的。孩子聽了這樣的話,緊張的情緒會得到舒緩,壓力也就相應減小,就會有勇氣去麵對現實中的問題了。

    快樂教子課堂

    溺愛和無條件地服從,這都是媽媽在給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挖的“溫柔的陷阱”,導致了孩子走進成長道路上的誤區,讓他體會不到什麽叫“挫敗”。當他真正遇到挫折時,便不可忍受。所以,還是放開手吧,讓孩子去經曆他應該經曆的一切。這樣孩子才能學會運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解決問題,從而一天天強大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