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是人世間最可貴的感情之一,是人類社會得以維持和發展的情感因素。由於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們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養尊處優,習慣了唯我獨尊,往往缺乏應有的同情心,而這將會使孩子的人際交往遇到很多的問題。

同情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對孩子們來說,同情心的培養也要從小開始,對現在的獨生子女來說,尤為重要。

王芳很注重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兒子的同情心,她回憶說,記得我家宇軒6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出去玩耍,發現了一隻受傷的小麻雀。那隻小麻雀估計是被人用氣槍打傷的,翅膀上沾滿了血,瑟瑟地抖動著身體,蜷縮在那兒。宇軒看到麻雀之後,走上前去,捧起小麻雀來,小心地愛撫著。我對他說:“這隻小麻雀受傷了,媽媽和你一起把它救過來吧?讓它重回藍天,回到它媽媽那去,好不好?”宇軒對我說:“媽媽,我正要跟您請求讓您和我一起救它呢,這隻小麻雀真可憐呀,那些壞蛋真可惡,把它打成這個樣子,媽媽,我們一定要救活它。”

後來,王芳和宇軒一起努力,終於救活了這隻小麻雀,讓它重回了藍天,還專門為小麻雀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放飛儀式。

其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積累各種情感。由於孩子們富有想象,他們對周圍的一切,甚至連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都會表示同情。家長要適當地借助各種機會,幫助孩子們學會去關心別人,去同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者動物,讓孩子們在付出愛幫助別人的同時,明白人們互相幫助的感情,明白付出的意義。

☆鼓勵孩子關愛別的小朋友

媽媽們大多會發現,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看到周圍有小朋友哭,也會跟著哭。這是因為,1~2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概念,對自身感覺和他人的感覺不能區分出來。其實,他們跟著別人哭,是一種同情心理的體現。這時候,請你不要責備孩子,而應該給予孩子安撫。與此同時,要讓孩子多與同齡人接觸,鼓勵孩子多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當孩子幫助其他人後,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感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

☆培養孩子對物件的愛護

幼稚而純美的童心,會很自然地把周圍的物件都賦予生命,和布娃娃說話,與枕頭做遊戲,等等,都是孩子所愛不忍釋的。媽媽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心理特點,比如,當孩子在摘下花園裏的花時,你可以以花朵的口吻說:“哎喲,好疼呀!嗚嗚嗚嗚……”你模仿花朵的哭聲,會讓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此時你再因勢利導,讓孩子想想自己的身體如果受傷了會有什麽樣的感受?孩子便會學會體會別人的痛苦,理解別人的感受。

☆表揚孩子有同情心的行為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當發現孩子做出善意的舉動,媽媽們要馬上告訴他做得對,而且要把這個“對”說得具體些,比如:“你把你的毛絨玩具給小明玩,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興啊!”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了別人,同情心也就隨之滋長了。

快樂教子課堂

在崇尚個性自由發展的今天,孩子的一些個性也不適當地“膨脹”起來。他們得到了太多的關注和愛,卻不懂得怎樣去關愛別人。所以,媽媽們要注重培養孩子互助友愛的精神,使孩子懂得隻有具備同情心,才能獲得人們的喜歡和尊敬,而自己也會因此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