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對於孩子來說,勞逸結合的方法同樣意義重大。隻有在學習上做到勞逸結合,才能滿足孩子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為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而往往很多家長沒有這樣的意識,以為隻要讓孩子延長學習時間,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殊不知,這樣非但不會讓孩子學到更多,反而降低了他的效率。

    著名的早教專家卡爾·威特通過對自己的兒子成功教育的事例,總結出這樣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付出和收獲之間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想要有好的收獲,除了付出必要勞動,還需要有好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當,再多的勞動也難得有好的收成。”

    剛上初二的李涔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由於還有一年將麵臨中考,李涔的學習狀態一下子比初一時緊張了不少。李涔一心想考重點高中,於是,她從假期開始就投入了緊張的複習。一個假期過去,她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規律被打亂,每天晚上熬夜學習到12點,結果白天有時上午10點才能起床。一開學,她依然每天學到很晚,但由於白天不能晚起,結果上課的精力很難集中,而且感覺身體非常疲倦,常常在上課的時候想躺下睡覺。不僅學習效率降低了很多,而且身體狀態也大不如前。

    李涔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找到李涔談心,不僅告訴了孩子勞逸結合的好處,而且幫助孩子改變了學習和作息的時間。指導她一切以課堂學習為主,每天晚上9點半準時讓孩子洗漱,準備睡覺。開始的時候李涔晚上很難入睡,媽媽就讓她看一些曆史或語文課本,因為這裏麵有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樣讓孩子既能熟悉課本,還能在平穩的過程中逐漸入睡。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李涔每晚9點半及時睡覺,早上6點準時起床,還能在床上溫習一會兒英語單詞。更重要的是白天在校的時間她感覺更加有精神了,而且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也有了明顯提高。

    李涔媽媽為李涔製定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對很多家長來說很有借鑒價值。但有時勞逸結合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假如孩子學習興趣濃厚,動力很足,而且精力旺盛,可以適當將時間安排得緊湊一些,讓孩子在學習和休息有機結合的同時,學到更多知識。但假如孩子原本就不太愛學習,或者身體狀況不夠好,那麽適當為他延長休息時間,或者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以及他喜歡的運動,也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曾有教育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實驗,將一個班級的孩子分成兩組,第一組孩子每學習20分鍾休息5分鍾,第二組的孩子則連續不斷地學習。兩小時後,第一組孩子情緒稍有波動,第二組則情緒波動嚴重,大多出現困倦和疲勞的現象。而且通過測驗發現,第一組的孩子所用的時間明顯比第二組的時間短,而且正確率較高。這個實驗充分地說明了適當的休息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性和學習效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