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深深刺痛了郭明的心靈,他原本就覺得媽媽每天給自己布置的任務過於繁重,再加上此時媽媽的惡劣態度,這讓郭明感覺十分委屈。所以在剩下來的假期中,他開始和媽媽“對抗”,不做作業,整天隻知道玩,就算媽媽生氣他也毫不在乎。

    由此可見,這種對孩子強製性的要求以及責罵是一種錯誤的辦法。孩子固然需要有人去約束他們,但是在約束的同時,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很多家長們往往會視而不見,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管教方式。而責罵更是將孩子不能表達意見的怨氣激化,他們會對媽媽們的要求更加排斥。

    所以在讓孩子做事的時候,要避免這種抵觸,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可以有效調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讓對孩子的教育進行得更為順利。

    ☆換種方式幫助孩子記住自己該做的事

    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能一味用命令的方式,這樣會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逼迫的,同時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所以要將這種強製性的要求轉換成一種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在經過雙方協商之後,形成彼此一種平等的約定,這會讓孩子做起事來更有積極性。

    ☆讓他們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幫助他們記住事情

    很多媽媽在傳達自己的要求時,往往會強調如果不這麽做,孩子會受到怎樣的處罰。但是這在無形中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不僅辦不好事情,也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遺忘便更加容易。

    所以身為媽媽,你與其強調懲罰措施,不如去強調事情的重要性,以此來引起孩子的關注。而且對於孩子來說,將事情的重要性告訴他們,他們對這件事便更加在乎,辦起事來也更有積極性。

    ☆不要一味責怪孩子的記性差

    孩子記性差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他們主觀決定的,他們很多時候丟三落四是因為他們考慮問題還不全麵,也沒有把整件事情係統化,因此他們會很容易將一些事情遺忘。

    在看到孩子忘記一些事的時候,你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找到他們容易遺忘的根本原因,幫助他們將整件事情梳理清楚,這樣他們便不會因為事情複雜混亂而將一些事遺忘了。

    快樂教子課堂

    媽媽們在要求孩子做一些事的時候,要盡量去用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命令的方式。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和媽媽是處在同樣的地位,他們不再是被動的實施者。同時,這種方式還有利於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經過協商之後確定的事情會讓孩子有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們便沒有那麽容易將這件事忘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