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出一道難題的感覺比吃什麽糖都甜”,這話聽上去頗有點兒像哲學家的口吻,但它卻出自於一名小學生的嘴裏,是這個孩子在埋頭苦幹了一個多小時終於解出一道對他來說有點難的題目後,自言自語道出的“肺腑之言”。用解出難題的感覺和最喜歡吃的糖相比,可見成功的體驗讓孩子感到多麽“甜蜜”。

    固然,“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亦是自信之母”,有了自信,才會不怕失敗,才有“卷土重來”、“乘風破浪”的勇氣。所以,作為媽媽,何不在平時風平浪靜的時候,就讓孩子多多積累一些成功,從而多多“儲蓄”一些自信呢?

    霍明是媽媽眼裏不求上進的孩子,成績排名靠後不說,每天對於學習一點都不積極,曠課、遲到都是經常的事。即使在課堂上,他也是要麽趴在桌子上呼呼睡覺,要麽就是用筆在紙上亂塗亂畫。

    班主任蘇老師發現這一情況後,很想幫著霍明改變,讓他成為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經過一番了解,蘇老師得知,原來霍明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成績就一直很糟糕,常常受到媽媽的責罵和老師的訓斥。漸漸地,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自己也覺得考大學是天方夜譚,隻想讀完初中,完成9年義務教育,算是給媽媽一個交代。

    蘇老師找到霍明的媽媽,告訴她希望她能和老師一起努力,把霍明引導到好好學習的正路上。霍明的媽媽很困惑,連連搖頭,覺得這根本不可能。蘇老師說:“那這樣吧,您盡可能每天都找到他做得不錯的地方,然後表揚他。堅持下去,相信一定會有效果。”

    霍明的媽媽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做了,當看到兒子在草稿紙上畫的奧特曼很生動時,便誠心地讚賞兒子的繪畫天賦。之後,媽媽將這一情況告訴了蘇老師。蘇老師安排霍明負責黑板報的藝術設計部分,霍明做得很認真,蘇老師借機大大表揚了他。

    從此,霍明迷上了畫畫,上課的時候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專心致誌地聽課。後來他報考美術專業,考上了一所名牌藝術院校。

    霍明的改變以及後來的學習成果,全在於班主任蘇老師的一著妙棋——體驗成功。這大大激發了霍明的自信心,使他從曾經的那個吊兒郎當的少年變成一個勤奮學習的孩子。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自己因為某些阻礙而遭到挫折時,心情肯定會沮喪,而當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往往會喜上眉梢,信心倍增。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還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們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