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司馬法》成書的大概時間在戰國初期,有很多已經亡佚了,唐代時已經從155篇減少到數十篇,到了宋代,減少到了5篇,也就是現存的5篇。

    雖然隻是僅有5篇,但它記載的內容卻並不少,包括了殷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古代作戰原則和方法,對後世研究那個時期的軍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所以被後世認為是重要的先秦時期的軍事著作之一。

    這五篇的內容分別為:

    一、《仁本》篇,主要觀點為“戰爭要以仁為本”。作者把戰爭看成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手段用盡時不得已采取的方法,這在當時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

    二、《天子之義》篇,主要講解軍事教育。作者開篇即提出:凡賢明英偉的君主,不會任用沒有經過專門教育的將領,也不會讓沒有經過訓練的士兵參戰。同時,作者還提出了一係列具體的軍事教育理念,包括:貴賤等級觀念、人倫道德規範、認識朝廷禮法與軍中禮法、樹立不誇功與不爭功的思想、建立以服從軍令為核心的賞罰製度等。

    三、《定爵》篇,主要講解如何為戰爭做好準備,包括政治、思想、物資、軍事和自然等方麵。

    四、《嚴位》篇,主要講解作戰中的陣法、陣型和陣式等。

    五、《用眾》篇,主要講解臨陣對敵、用眾用寡、避實擊虛等戰略戰術。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司馬法》一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實事求是,以此來應對客觀存在的天、地等自然條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政治經濟條件,從而形成了係統的軍政事務和戰略戰術原則。在此基礎上,作者還提出了一係列對立統一的法則,如大小、多少、強弱、虛實、攻守、疏密、動靜等,從中分析和講解了事物的發展變化,這些都是古代社會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的體現。

    閱讀指南

    在本書中,作者首先將戰爭法分為正義和非正義兩大類。其中,凡是為了平定戰亂和為老百姓免除災害的戰爭,被視為正義的;凡是為了開疆拓土和奪取財貨,或者仗著自己的強大隨意欺辱小國的戰爭,是非正義的。換句話說,作者所倡導的戰爭,一定是為了人民謀福利的,而這樣的戰爭自然也會得到人民的支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