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措施不能適合所有的環境,鑰匙對了,才能打開鎖。

    ——民間俗語

    身為領導者,隨時會遇到各種紛繁複雜的問題,這時你會如何思

    考呢?

    每個人或許有自己的思維方法,但在將才這裏,有一個方法卻是可以通用的,那就是辯證思維。所謂辯證思維,就是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找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領導者麵對的問題多種多樣,不同的問題有不同性質,即使相同的問題也有細枝末節的差別。現實中為什麽有些領導的工作總是被動?原因在於他們缺乏辯證思維,不顧實際情況,常用相同的辦法解決不同的問題,結果碰了釘子,犯了錯誤,事倍功半。

    《水滸傳》裏麵的“宋江三打祝家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故事。

    祝家莊是梁山泊附近的一個大家族,為了從祝家莊奪取豐富的糧食,宋江決定帶兵攻打祝家莊。一打祝家莊,宋江等人直衝猛上,沒有考慮祝家莊地質上比較險惡,機關重重。結果一進祝家莊,大家便迷了路,不知道該從哪裏攻擊了,結果吃了敗仗;二打祝家莊,宋江等人提前熟悉了進祝家莊的道路,誰知一進去就遭遇了對方營盤裏的伏兵,而且這次祝家莊還與附近的李家莊、扈家莊聯盟,大家亂了手腳,又不知該從哪裏出來,結果又輸了;第三次,宋江等人改變方法,從調查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僅熟悉了進出的道路,拆散了祝家莊和李家莊、扈家莊的聯盟,還用了和外國故事中所說“木馬計”相似的方法,內外接應,結果這次終於打了勝仗。

    第一次不識進去的路,宋江等人陷入險境;第二次雖識得了進去的路,卻因不知出來的路,且有李家莊、扈家莊救應,宋江等人又敗;第三次攻打時,深入了解,重新部署,終於取得了勝利。三打祝家莊的戰略是符合辯證思維的,有其深刻的哲學意蘊。

    我們認識事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正確地解決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既不能照搬前人的思路,也不能依賴類似事件的方式,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事論事,就事辦事,妥當處置,這才是有見識、有作為的領導人才。

    傳說,明朝北京城裏有一個裁縫,他裁製的衣服,長短肥瘦,無不合體,因此許多人喜歡找他做衣服。不過,他與其他裁縫有一點不同,就是他除了量顧客的身材、尺寸外,還要詢問對方的性情、年紀以及中舉時間等。人們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要這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