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無法實現之事付諸實現,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標誌。

    ——斯蒂芬·茨威格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從中獲得成就和金錢,這對於許多人來說無疑是幸福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麽幸運,由於種種現實原因,很多人在做著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例如,酷愛文學的人做了一名數學老師,喜歡教學研究的人做了行政管理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對於這個問題,有些人的想法是,某些方麵可能自己並不擅長,甚至可能並不勝任,既然如此那就幹脆不做。有些人就算做了,大多也會采取消極態度,對工作心不在焉,或者敷衍了事。結果呢?工作效率低下,越來越討厭這份工作,很可能一輩子平平庸庸。

    將才就不同了,一個將才不會逃避有挑戰性或是不喜歡的工作,再不擅長的事情他們也會追求圓滿。如果這份工作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糟糕,他們會考慮改變一下自己,去適應;如果是自己基礎不好,能力不夠而導致興趣不足,他們就會想辦法提升自己。

    在這一點上,紐約證券公司的金領麗人蘇珊,給我們做了好榜樣。

    蘇珊出身於台北的一個音樂世家,由於從小耳濡目染,她非常喜歡音樂,並期望自己能夠一生馳騁在音樂的廣闊天地中。但陰差陽錯地,上大學時她被工商管理係錄取了。盡管她不喜歡這一專業,但她學得很認真,每學期各科成績均是優異。畢業時,優秀的她被學校保送到麻省理工學院,後來又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又進入了自己並不喜歡的證券業,如今她已是美國證券業界的風雲人物。

    對此,有人很不解地問蘇珊:“你不喜歡你的專業嗎?為何你學得那麽棒?不喜歡眼下的工作嗎?為何你又做得那麽優秀?這不是很矛盾嗎?”“不,”蘇珊十分堅定地說,“老實說,至今為止我仍說不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能夠重新選擇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是對待工作必須要認真,不管喜歡不喜歡,那都是一定要麵對的,我沒有理由草草應付。那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對待工作必須要認真,不管喜歡不喜歡”,蘇珊的話耐人尋味,凝聚了她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這種“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的敬業精神,讓她心平氣和地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不擅長的事情,進而取得了矚目的成功。

    沒有人可能是通才,將才無法改變在工作中的位置,卻會改變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進而改變命運。所以,無論我們擅長或喜歡什麽,其實都是沒多大意義的,有時也沒得選擇,有意義的是“該如何做好現在”,如此就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優秀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