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這是全詩中承上啟下的一句,寫出了詩人的誌趣所在:與其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卑躬屈膝,還不如索性快意花酒。“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暗指那些富足顯貴的情趣,而花與酒注定是貧者的知音。假如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自然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兩種人和兩種生活,但是換個角度去想一下:那些富足顯貴要時時刻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地生活,而所謂貧窮的人,卻可以多幾分閑情和幾分逸趣,活得更加輕鬆和快樂。上麵六行皆使用對比描寫手法,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都韻律工整,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作者傲世不羈的鮮明個性,以及對桃花庵生活的滿足。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得個中真義,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回以別人:“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注意到,往日那些叱吒風雲、富貴無限的君王將相,現在又有著怎樣的下場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就連花與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保不住。假如他們能夠在天有知,也隻好無可奈何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這首詩語言淺顯,層次明落,回旋委婉,使用幾近民謠般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了無窮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絕對稱得上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