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有著明顯朦朧意境的詩詞,便是一首風格鮮明的朦朧詞。因這種詩詞讀來,倒也有些“美色”,引來一些詩人臨摹。漸漸地,這種詩詞作為一種全新的流派開始呈現在現代詩壇。文學評論家對此各抒己見,褒貶不一。肯定者認為這是詩詞界的一種創新,反之則以“朦朧”為“晦澀”,持反對態度。

    皇甫鬆的這首詞是美的,美在“朦朧”,即氣象的“朦朧”和境界的“朦朧”。整首詞披文見情,從字裏行間能夠嗅出江南雨季特有的迷蒙之感,因此可以斷定這絕不是一首貪玩、隨意之作。想必,他一定很熱衷江南以及江南的事物,因此在離開之後,才會難釋心中的牽絆,大筆一揮,寫就如此清麗的一首小詞。

    雖然這首詞,很明顯就能看出它的用意,卻仍需要細細品味一番,方懂得字裏行間的意境。全篇以“夢”作為銜接,描寫了睡夢之前的景物狀態以及睡夢中所親見的美好場景。雖然對夢醒之後詞人的狀態沒有一字交代,但通過細細品味夢前、夢中的滋味,也是可有幾分揣摩。

    這應是一個愉快的夢境。得益於此,詞人又見到了闊別已久的江南。那淒迷的雨、淡黑的夜,甚至是有些悶悶然的笛聲,此刻都已通過文字的闡述,化為腦海中真實存在的場景。你可以由衷地感受到那雨在淅淅瀝瀝地下著;那夜色漸漸地變濃,淹沒了船隻;那笛聲在哀怨又惆悵地吹著,直吹到有心人的夢魂裏去。

    從通篇描寫到的事物推敲,詞人具體是在懷念江南之地與江南之人,而其中又以江南之人為主要對象。詞人還曾寫就一首《夢江南》的姊妹篇。第二首中“夢見秣陵惆悵事……雙髻坐吹笙”可知寫的是江南之事,而這首的“人語驛邊橋”,重點描述的就是那個人,此人也許就是令作者魂牽夢繞的那位梳著“雙髻”的姑娘吧?

    一首《夢江南》,夢到的是那種到江南時的舊情懷,夢到的是在江南的一場美好的愛情邂逅,倘若離開那地,人生從此變得淒冷,也是皆因當初在江南所遇的一切,太過美好、太過短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