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力,我們需要盡量清晰地加以分析。人們習慣把智力的發展與時間聯係在一起,將一個人反應時間的快慢當作智力發展情況的好壞。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人的反應速度越快,就說明他越聰明。決定人是否能夠作出快速反應的條件是什麽呢?從外界接收信息的能力、在內心對意象的編織能力和表達內心想法的能力都對這一反應的形成有巨大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一套係統訓練我們的這些能力,以便它們得到發展。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收集大量感覺材料;其次,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使材料之間建立起相互聯係,並對這些聯係作出明確判斷;最後,養成自由展示這些東西的習慣。

    心理學家提出建議,想要縮短“反應期”,應該增加行為隧道和聯想隧道的滲透性。當我們進行促進智力發展的肌肉運動時,我們不但要完善我們的動作,還要鍛煉我們的速度。我們常說一個孩子很聰明,並不僅指他能夠準確地理解一件事物,還指他能夠迅速地理解這件事物。如果很多人同時學習一件事情,而其中有一個人花的時間比其他人都要長,我們就會說這個人反應相對遲鈍。人們想要說明某人反應敏捷時,總會用“什麽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這樣的句子來形容他,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反應敏捷的人的注意力總是高度集中,能夠時刻對外來刺激作出反應。

    如果我們麵前有一架靈敏度非常高的天平,哪怕我們在上麵放一件比鴻毛還要輕的東西,它也能夠感受到,並發生傾斜。反應敏捷的人就像這架天平一樣,身邊的吸引力哪怕隻有很小的一點,他們的大腦也能夠作出相應的反應。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一些孩子,不管我們說什麽,他們都會在眨眼之間明白我們要說明的道理,因為他們有十分迅速的聯想力。

    對孩子進行感官練習後,他們的主要活動能力受到激發、得到加強。我們可以適當將刺激物與孩子隔離,這樣有助於孩子產生清楚的知覺;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親身體會冷、熱、粗糙、光滑、重、輕、悅耳、嘈雜等感覺,以鍛煉他們的敏銳程度;我們還可以把孩子領到一個靜寂的環境中,讓他們在這樣的氣氛下屏氣凝神、閉上雙眼,感覺另一種聲音的存在……這些練習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孩子從“心”感受到外界的召喚,並使他們的心靈產生活動。我們在不同的實驗中發現,當各種感覺能夠與環境融合在一起,它們共同產生的作用就很和諧,在這種作用的影響下,已被喚醒的活動能力也加強了。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對這個問題加以解釋:當一個孩子正專心致誌地為空白畫冊塗色時,如果我們放一些優美的音樂,這個孩子塗出來的色彩也就會更加美麗;當一個孩子走進校園後,看到校園環境優雅、花團錦簇,他就會情不自禁地用最動聽的聲音唱出最悠揚的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