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才知道,我們應該為嬰兒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他們準備了什麽?我們的周圍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它們有些簡樸,有些奢侈,雖然品種繁多,可沒有一樣是為了我們剛出生的孩子準備的。對嬰兒來說,我們用的桌子太大,刷子毛太硬,他們夠不到我們觸手可及的盥洗池,也爬不上我們隨意就能躺在上麵的沙發。那麽多房間裏,沒有一間是屬於他們的,就算他們有幸得到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這房間也和他們的喜好那麽不合拍。

    你能想象到一個嬰兒在我們當中生活一天要受多少的痛苦嗎?請你先試想自己就是一個嬰兒,然後根據我的描述進行想象。每天,我們都好像生活在一個巨人國當中,這些巨人比我們的體型大好幾倍,他們長著長長的腿,想走到哪裏就走到哪裏,而且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他們的頭腦也似乎異常地敏銳。我們想進入他們的房間,可是高高的門檻阻擋了我們的去路,隻有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才能夠進去;他們能輕而易舉地坐到椅子上,可是我們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最多夠到椅子的邊緣;看到他們三兩下就刷好衣服,我們也想照做,可是所有的刷子都比我們的手大很多,我們雙手並用都拿不起來;我們的指甲髒了,他們把一把和衣服刷差不多大的刷子遞到我們麵前讓我們使用;我們想要洗澡,可是澡盆又大又重,我們根本端不起來。當這些巨人滿麵笑容地告訴我們,他們等待我們的到來已經等了好久,我們不禁要問,這裏根本沒有適合我們生活的環境,也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你們竟然還說一直希望我們到來,與你們一同生活?

    兒童在來到這個世界時,需要的不光是各種各樣的玩具,還需要一個有利他們身心發展的環境。父母們常常把孩子當成玩具,以為為他們提供了漂亮的衣服,把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他們就會開心,卻不知孩子更想被當成一個真正的人。當孩子感覺自己隻是一個被愚弄的對象時,他們就會對父母失去信心。

    兒童常常會把手裏的玩具弄壞,這令父母很傷腦筋。父母認為孩子不愛惜東西,為了讓孩子改掉“壞毛病”,他們對孩子打過、罵過,可是有些孩子仍不悔改。我們認為,兒童會破壞身邊的東西,並不是因為他們任性、不乖,而是他們的智力正在發展的表現。兒童在感覺一件玩具沒有太大意思之後,就會想要向更深一層研究,比如說這個玩具是怎麽製造出來的。為了弄清這一點,他們會將玩具狠狠地摔碎、拆開,然後看看玩具的裏麵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兒童有借助周圍環境生存的自然傾向。他們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臉盆、牙刷、杯子;他們希望不依靠外力從事掃地、穿衣服這樣的日常活動;他們希望坐在和自己匹配的椅子、沙發上。有的媽媽發現孩子總喜歡玩她們的頭發,於是她們買了可以梳頭的娃娃給孩子們,可是孩子們似乎對娃娃的頭發並不感興趣,照樣每天都會抓媽媽的頭發,有時還會弄出一些花樣。其實孩子們是想要學著給媽媽梳頭,就像媽媽每天給自己梳頭一樣。孩子們想要憑借自己的雙手開發自己的智力,並希望父母可以給自己這個機會,是天性和使命感促使他們如此。

    在“兒童之家”,我曾見過這樣的一些孩子,他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有耐心,非常細致。我參觀了他們的房間,發現他們房中每一項布置都是專門為了方便他們而做的:高矮適中的衣鉤讓孩子們一抬手就夠得到;門上的扶手大小與孩子們的手掌大小相符,一隻手就可以握住;房間裏的椅子不太重也不太輕,剛好能夠讓孩子們自己搬運。這裏的孩子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動作都十分自然而優美,他們的表情是愉快的,好像正在享受著這一過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創造一個與孩子能力相匹配的環境對兒童的發展極為有利。這樣的環境會使孩子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孩子的內在潛力會得到提升,就好像一顆選對了土壤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然後越長越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