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一出生就被送到孤兒院的孩子提到權利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會呈現一片茫然,就好像我們對天生的盲人形容色彩時,這些盲人的臉上呈現出的表情一樣。那些後被送到孤兒院的孩子們會有一點的印象,但也隻是很少的一點,他們就像後天的盲人,隻能依靠一點曾經的記憶安慰自己脆弱的心靈。你能想象這是多麽悲傷的一幅畫麵嗎?原本應該享受著幸福生活的孩子們,卻過著連犯人都不如的生活。是的,那些被統治階級迫害入獄的犯人還可以團結起來進行反抗,被壓迫的受苦的人們也能夠用革命換取自己應有的權利,可是有誰來關心這些被拋棄的孩子們?有誰會為了這些孩子們的權利站出來,向壓迫他們的人發出抗議?

    說完了孤兒院,我們再來說說奶媽。奶媽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奶媽是舊社會的一種奢侈的習俗。在舊時期,奶媽約等於新娘能在未來過上優越生活的保證。如果有一個中產階級人家的姑娘將要結婚,男方是否能夠為她請一個廚娘、一個傭人和一個奶媽會成為她優先考慮的事。由於存在這樣的需求,奶媽這一職業就開始盛行起來。一個健壯的農村姑娘在剛剛生下孩子後如果看到自己的乳房充滿奶水就會十分驕傲,因為她知道自己可以憑著這一優勢成為某個小少爺的奶媽,而這絕對是一個好職業。

    奶媽這種職業直到最近才開始走向下坡,原因是衛生學家和營養學家們對這些因為懶惰而不想給自己的孩子喂奶的媽媽們進行了指責。專家們指出,母乳是嬰兒最好的滋養品。為了督促那些懶惰的媽媽們親自給孩子喂奶,專家們甚至將親自哺育孩子的女王和皇後作為例子講給她們聽。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的媽媽不願意履行自己的責任,寧願選擇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奶媽喂養,而這種行為不但對自己的孩子不好,對奶媽的孩子也不好。奶水是自然界賜予媽媽們的禮物,為的是幫助她們的孩子長得更結實、更健康。一位媽媽所擁有的奶水是有限的,如果她用這些奶水喂養了別人的孩子,那麽她自己的孩子就必定得不到應得的營養。

    自然界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養奶牛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為了保證奶牛有充足的奶水,他們會把剛生下來的小牛送給屠夫。養牛的人發現,當他們把小牛從母牛身邊牽走的時候,小牛顯得格外痛苦。不僅是牛,貓、狗亦是如此。有時一隻母狗產下了太多的小狗,卻沒有足夠的奶水供它們食用,母狗隻得將一些小狗趕走或丟棄。這時,母狗會流露出極大的悲傷。可是,奶媽卻寧願將自己的奶水作為商品出售,而讓自己的親生孩子飽受饑餓。

    為什麽會這樣?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這個社會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實在的人。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得到應有的權利,就需要製定一種法律,依靠法律的力量保護這些可憐的孩子們,特別是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隻有讓人們擁有權利,社會才能穩定。如果一個人偷了一塊麵包,那麽從法律的角度上看,他就是一個賊,不管因為什麽原因,哪怕隻是因為想要填飽自己饑餓的肚子,他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犯罪就要被處罰,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可是當一個成年人剝奪了嬰兒吸吮母乳的權利時,卻沒有人認為他在犯罪,反而有不少人表示羨慕,因為這樣的行為證明了這個人擁有優越的家境。對於嬰兒來說,媽媽的奶水比什麽都珍貴。如果嬰兒一出生就能說話,他一定會理直氣壯地說:“這是上帝賜予我的。”嬰兒食用母乳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女人隻有在生過孩子之後才會產生奶水,也就是說,奶水是為了服務嬰兒而產生的,它不僅能延續嬰兒生命,還能保證嬰兒健康成長。一個人如果在嬰兒時期缺少了母乳的哺育,他將無法在長大成人後承受艱苦的工作,即使勉強承受,他也不會有良好的表現,還會感覺虛弱,甚至患上佝僂病。現代醫學對那些在工作中永久致殘的人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這些人小時候都沒有享受到母乳的哺育。我相信,這些被剝奪吸吮生母乳汁權利的嬰兒們一定會在長大後的某一天向他們的媽媽提出控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