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他的書畫書法在當時有很高的社會聲譽。而他的教子方式,也是非常受到後世教育學家的認同。

    鄭板橋52歲的時候,才有了兒子小寶。老來得子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溺愛孩子,但鄭板橋卻不以為然,他覺得要把兒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才,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年,鄭板橋被派到山東濰縣做知縣,將小寶留在家裏,讓妻子及弟弟鄭墨負責照看。由於非常擔心家裏人過分寵愛孩子,雖然他身在山東,但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著在家的兒子。他覺得,如果讓弟弟來照看孩子的話,肯定會比自己更嬌慣。所以,他從山東不斷寫詩寄回家中讓小寶學習: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小寶在母親的悉心指導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記著這些詩句,漸漸領會了這些詩句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鄭板橋深知“嬌子如殺子”的道理,有一次,他聽說小寶在家常常對小夥伴們炫耀自己的父親是做大官的,有時還欺侮傭人家的孩子後,便立即給弟弟寫了一封家書,在信中他這樣寫道:“我五十二歲才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愛要以其道。”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愛孩子要有愛孩子的辦法。“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這種愛隻會害了孩子。所以,鄭板橋要弟弟和家人對小寶嚴加管教,注意“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

    在鄭板橋的指導下,家人運用適當的方法對小寶進行教育,收效很大,之後,弟弟鄭墨給鄭板橋寫了封信,講了孩子的長進,並說照此下去,長大之後一定能夠建功立業,甚至比鄭板橋做得還要好。

    收到弟弟的這封信後,鄭板橋覺得弟弟對小寶太姑息了,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發展。於是,鄭板橋立刻給弟弟回複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我們這些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其實這事一開始就選錯了路,後來事情越來越壞,總沒個好結果。”他還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學會做人。”這裏所說的好人,就是指那些品德素質高的人,有益於社會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